夏联有多残酷?群魔炼蛊只为争夺一台饮水机

2017-07-12 06:59:56 来源: 网易体育
0

夏季联赛正在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拉斯维加斯,关注着这24支球队的不只有来观战的球迷,更有拿着长枪短炮的各路媒体,和笔耕不辍的各队球探们,这样的大杂烩,甚至要比NBA常规赛还要热闹。

但相比拉斯维加斯,另外两站奥兰多和犹他就显得简陋许多了:犹他夏季联赛安排在了犹他大学举办,只有爵士、马刺、凯尔特人和76人四支球队参加;邀请了8支球队的奥兰多夏季联赛更是只有一座训练场,场边只能容纳板凳席和教练,整个转播仅有一个机位,计时器都是临时钉在墙上的。

这就足以看出待遇和重视程度的差距:7月1号到6号是奥兰多夏联;3号到6号是犹他夏联,而拉斯维加斯夏联则安排在了7号到17号,对球队和球迷而言,拉斯维加斯才算是“正赛”的战场。

夏季联赛虽然在NBA官方网站拥有页面,但严格来说并不算是官方性质的比赛。众所周知,从7月1日开始计算下一年的新赛季,但在9月底正式召开媒体日之前,都视为休赛期。但从2004年拉斯维加斯夏联创办以来,联盟中的大多数球队都将其视为新赛季考察新人的重要途径,准备工作多达数周时间。

一般说来,在选秀大会之前,各支球队就已经给海外球员和目前并不在联盟中打球的年轻球员们发出邀请,加入夏联队伍。选秀大会两轮选完后,各队的管理层又紧锣密鼓地给他们看好的几位落选秀打去电话,邀请他们参加夏季联赛。

以今年为例,所有球队都参加了夏季联赛,只不过参加奥兰多站的8支球队只有小牛和热火组队继续打拉斯维加斯站,刚好30支球队。

往常情况下,球队一般会做出取舍:组成两套不同的球队比赛。奥兰多站含金量较低的原因,在于“硬手”们此时都在积极准备拉斯维加斯站,进行着短期的训练营。奥兰多站则是组好就打,教练通常也都是邀请来并非主抓球队的核心教练组,等于是一两个当年新秀加上若干路人挂着球队名字就开打——前两年球队不够的时候,魔术队还拆成白队和蓝队,凑数用。

到拉斯维加斯站,起码是NBA球队的首席助教带队,并带着一套训练师队医等的后勤班子。组成球队的一多半都是熟人——当届新秀;往年本队新秀但没来过的;以及本队下属发展联盟的球员,剩下的几个名额,才留给海外邀请球员和往年边缘人物。

以今年的小牛为例,奥兰多站的成员只有4人来了拉斯维加斯,丁彦雨航和已经签下双向合同的莫特利,另外俩人则是临时征调而来。所以当小丁舟车劳顿风尘仆仆来到拉斯维加斯时,人家已经合练了快一个礼拜。何况这支队伍里有4个NBA球员,小丁也只能从首发,落到第三节末才捞到出场。

也因此,拉斯维加斯夏季联赛不但从球员实力,到技战术水准都要高出奥兰多不小的档次,并且因为带队的都是NBA的专项进攻或者防守教练,即便是夏联队也能打上明显的球队烙印。在这种情况下,不同来历的球员,衡量标准也有着巨大的差别。

如前文所说,夏季联赛并不属于严格的官方比赛,因此球队只能身穿训练服比赛,也没有合同约束——本队新秀自然需要和球队协商是否提前签约,邀请来的球员可能只有保险和基本的劳工费了,几年前有报道透露每人2000块,这笔钱虽然不计入工资帽,但也是球队开销支付。

也就是说,球队与这批“非自家人”只有临时工合同,没有长期雇佣关系,所以会出现球员不同站代表不同球队比赛,可能到他打季前赛的时候,又穿上了另一支球队的球衣。

因此,参加奥兰多夏季联赛的球员,要么早早谈好了下一站的加入队伍,要么本就没有太大冲击NBA的意愿。实际上这一类的雇佣兵,他们并不是为了向加入的球队展示,更多程度上是给所有NBA的球探,甚至是全球其他联赛的球探表现——欧洲、北美其他联赛、乃至CBA球队,都把夏季联赛当做重要考核标准之一,这些职业生涯颠沛流离的远行者们,通过夏季联赛的秀场,去寻找一份新的工作,当然,也给自己在NBA球探那里,留下自己的姓名。

从奥兰多到拉斯维加斯,已经经过了一轮淘汰,但就算成功跻身拉斯维加斯站,也要面对残酷而不公平的竞争:不同的球队需求有巨大差异。重建队里可能会有多位高顺位新秀,他们占据了大量重要时间,雇佣兵们完全不会对他们造成威胁;而NBA强队派出的大多是发展联盟级别的龙套球员,机会稍微多,但竞争更为激烈残酷:敌人不是场上的对手,而是身边的队友。

虽然夏联的主帅只是球队的助理教练,但许多球队的主教练甚至老板会亲自到现场督战,当然也包括了来“探班”的球队大哥们。二三年级球员自然是安全的,夏联对他们而言,就是展现和常规赛不同风格的地方,让更多球迷和教练“眼前一亮”,给新赛季制造更多的可能性——在前一年得到稳固位置的无需数据证明自己,在场也谈不上尽全力;而手上只有无保障合同的球员,因为第二年底薪远高于第一年,他们需要PK掉竞争对手,证明自己还能留在队中。

相对来说,近几年的海外球员,基本都要通过运作参加夏季联赛。每支NBA球队都有海外球探,他们会发掘NCAA以外全球各地的年轻“遗珠”,给球队提供参考名单邀请参赛;而几个比较有商业基础的国家,则是隶属球队、经纪公司与NBA球队的共同运作,一方面球员得到了实打实的提高机会,一方面制造话题,给球队提升知名度和收视率。在运作中,球员代表哪支球队,参加哪几站比赛都是事先谈好——近几年我国球员大量参加夏季联赛,也都是早早确定:丁彦雨航在6月份便确定出战奥兰多和拉斯维加斯两站夏季联赛,他便不需要太多竞争争取,直接得到了参加夏季联赛的门票。

但要真正踏上NBA的赛场,除去新秀们,则是一个极小概率的事件:直到季前赛,才真正算作NBA的舞台。联盟规定,球员必须拥有正式合同,才可以出战季前赛。而季前赛的球员上限是20人。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球队都已经敲定了13-14个名额,剩下的六七人,要去挤最后一两个板凳尽头的位置。

但这六七个位置却不只属于夏季联赛的佼佼者们:暂时失业的多年老将;曾经打过NBA,上赛季在海外打球的球龄超过4年的球员,他们得到的邀请就是跳过夏季联赛,直接来打季前赛,平均下来,一支球队季前赛大名单里的20人,也就一两位来自夏季联赛的选拔。而他们还要和前两类老将竞争最后的位置。

而所谓的“正式合同”,基本都是我们常说的“训练营合同”,正式的说法是“部分保障的多年合同”,保障的部分,一般只有几万美元,多的也就一二十万——这就是赛季开始前被裁员时他们真正能领到的钱(我们曾在此前的内行中对其做过介绍,千军万马中只为一份盒饭:NBA夏季联赛发展史)。而在2年前联盟规定,被裁员的最后3人自动进入本队发展联盟名单后,这最后的几个名额都留给了夏季联赛脱颖而出的球员,他们面对的将是被裁掉,然后穿上发展联盟的球衣,在接下来的一年半载拼命表现,碰巧球队出现空缺名额,签下一份10天短合同,真正成为NBA的一员。

而那些没能留下来的老将,则不会接受进入发展联盟,他们在被裁员前就开始物色下家,拿一份新合同,去海外联赛了。

新版劳资协议增设了新规定:双向合同。意味着球队可以在15人名单之外再签下2人,大名单达到15+2人,但这2人严格来说并不属于球队的真正成员:他们的大多数时间留在发展联盟球队,NBA球队可以随时征调他们随队,按照在两支队伍的不同天数计费——包括出征客场,随队训练和出场比赛,最多45天,否则必须要“转正”为NBA底薪合同。双向合同的诞生固然增加了圆NBA梦的机会,但条件却也够苛刻:7.5万的发展联盟最高年薪,就算在NBA打满45天,加在一起也不过才25万美元。这条规则实质只是为了防止NBA球队无法留住看好的自家发展联盟球员,而用双向合同锁定,却也因此让底层球员,失去了传奇性的“一步登天”的机会。

因此,到目前签下双向合同的球员,几乎都是当年参选的落选秀:他们又想打NBA,又没有闯出名头无法在海外拿到高薪,双向合同足以激励他们保持良好状态。未来次轮秀们也将面临只能签下双向合同的境况。虽然待遇寒酸,但放在夏季联赛阵容里,手里有合同的他们,反而是内心安定,不为下一顿发愁的一派了。

那么回过头来总结这条NBA之路:

1、如果你是海外球员受邀参加夏季联赛,打出良好表现→接到训练营合同(现在还可能是双向合同)→打败竞争者→权衡时间和金钱决定是留下还是重返之前联赛

这几关对海外球员来说是层层煎熬:他们大多是所效力联赛的主力或者头牌角色,在NBA得到的待遇基本都要逊色于母队开出的条件。当然也真的有为了理想的:小牛替补中锋突尼斯人梅杰里,就在29年这年从皇马跑来打夏季联赛,一路留到最后。而他所拿到的,不过是一份每一年都不保障的3年加在一起税前280万美元的底薪而已。

2、你如果是今年或者往年的普通落选秀,或是被过早放弃的二轮秀,和海外球员相比,走到被裁员加入下属联盟之前没有选择:对他们来说,双向合同都是难得的NBA梦想。

他们需要从加入的那一刻起,展现出全部本领:在夏季联赛要火力全开光照全场,在季前赛的短暂时间里要即插即用,表现高效。他们很难知道教练到底有何需求,机会何时会出现。在竞争对手同样实力强劲的情况下,击败他们,先成为每场饮水机旁穿着西装的那两位。

残酷的事实便是如此:夏季联赛从来都不是海选的考察场,那只是新秀夏令营的附带效果而已。

nihil 本文来源:网易体育 作者:里多 责任编辑:周峻涛_NS4573
用微信扫描二维码
分享至好友和朋友圈
x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