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全明星前的专访:张合理or卫平-布莱恩特

文/张强 发自美国

二十年悠然而过,磨了几剑?1995年圣安东尼奥全明星,是张卫平为央视现场解说的第一次NBA盛典,正值45岁的壮年韶华。2015年,已经抵达“大苹果”的张卫平将继续为央视解说纽约全明星盛宴,添了白发,年逾花甲中段。 他曾经是上世纪70年代中国男篮的巨星,有过拿下世锦赛得分王的惊艳之作,一度是国家队主帅大热人选,但却在悄然赴美后大红大紫于解说,“张卫平语录”风行坊间,“合理帝”名头威震江湖。

“现在科比不打了,不出现了,你还怎么黑他呢?我知道很多人黑他是因为科比的性格,但他就是客观存在,是一个超级存在。你黑不黑他,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孙正平:“张指导,请你简单评述一下火箭队上半场的表现。”

张卫平:“火箭上半场打得非常合理,内突外投。像Inside out,传出去打回来,夹击再分出去,外线出手又有命中率,这样的球队就很难防守。这就是打得很合理的原因。”

更多时候,张卫平说,“哎,给姚明!给姚明!给啊!哎,这球给晚了……这球该给姚明,给啊,还是不给。所以说呀,这球打得不合理……这就是瞎传乱打,打得不合理!”

面对球迷加封的“合理帝”名头,性格宽厚的张卫平微微一笑,“没什么,挺好的,他们讨论这个说明关注我的解说。”比起其他“卫平-布莱恩特”、“头号姚蜜”、“湖蜜科蜜”等等的封号,他似乎更加喜欢这个,“合理不合理,就是会不会打球,这是最重要的篮球理念,打球就要看合理不合理。”

当NBA在中国越来越火的时候,作为央视篮球解说顾问的张卫平名气越来越大,“张卫平语录”滥觞于坊间,颇有“凡有井水处,皆能歌柳词”的意味。一些人知道他曾经是上世纪中国男篮的头号得分手,和穆铁柱齐名,少有人知道他是“中国版的巴克利”,靠力量横行篮下。他在美国放下身段辛苦打工努力打拼,是球迷们知道的励志故事,但绝少有人知道他曾经是中国男篮国家队帅位热门人选,因遭受排挤才未果,远赴重洋,开启人生第二次奋斗。

发轫成名于篮球,中流一度和圆球绝缘,继而又在篮球圈回春,安身立命,这样U型反转的抛物线人生,就是“合理帝”的前世今生。


       合理不合理,就是会不会打球,
       这是最重要的篮球理念,
       打球就要看合理不合理。

很多网上球迷说张卫平是“科蜜湖蜜”,甚至连和他搭档的于嘉也调侃他是“卫平-布莱恩特”,说得多了,不是真理似乎也是真理了。“呵呵,我真没办法了。我不是湖蜜,也不是科蜜,我是禅蜜,我是菲尔-杰克逊的铁杆粉丝。他到哪无论是公牛,湖人,还是尼克斯,我都追着他。”张卫平无奈而快乐地笑着,他说自己去斯普林菲尔德的美国名人堂所在地,一口气买了以禅师在芝加哥、洛杉矶和纽约为造型的三个大毛绒玩具,照了张像。笑容大大地,心里美美地。

不是湖蜜,不是科蜜,但科比这次手术报销,张卫平甚为惋惜,“他的损失是全联盟的,不仅是湖人,失去这样一位人气和票房价值很极高的球星,而且对于整个联盟来说都是如此,他的号召力和影响力是无可比拟的。他赛季报销,是每一个人的损失。”

甚至,对于仍在黑他的“科黑”来说也是如此。“现在科比不打了,不出现了,你还怎么黑他呢?我知道很多人黑他是因为科比的性格,但他就是客观存在,是一个超级存在。你黑不黑他,都不能否认这一点。”

如是说,他到底是不是“卫平-布莱恩特”呢?

正如文首提到的那样,张卫平认为合理是最重要的篮球哲学,对于解说员对于自己国家的球员有倾向性,张卫平毫不讳言,他笑着说,“你说,‘这球怎么不传姚明呢?’一定得这么说,他是自己人啊,一定有倾向性啊。难道你要说,‘这球麦蒂你自己怎么不投啊,干嘛传姚明啊。’你不能这么说啊。姚明是自己的队员啊,你得说出花来啊。”

02球员生涯:被赞中国巴克利 曾是世锦赛得分王

“我能得分那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队是烂队,进攻都靠我了,都让我一个人打。教练也让我把精力放在进攻上面,防守就让我防对方最差的那一个。”

对于自己的球员生涯,张卫平比较满意,“我的天赋并不突出,打成那样不错了。我觉得自己是硬练出来的,基本都打出来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张卫平效力国家队八年,先后率队获得1975年亚锦赛、1977年亚锦赛、1979年亚锦赛冠军,以及1978年亚运会冠军。

也有遗憾,就是从来没有征战过奥运会。提及此点,张卫平提高了声调,不无惋惜地说道:“我们本来可以打1976年和1980年的两届奥运会,我们1975年的和1979年的亚锦赛都拿了冠军,按理是我们代表亚洲参加,我们当时也都在集训,做好了参赛准备。但76年奥运会因为台湾问题没有参加,80年的是因为政治原因抵制。否则,参加奥运会多光荣啊,而且是两届奥运会,咱也算有一号啦。”

或许,他职业生涯最为高光的一刻发生在1978年的男篮世锦赛,张卫平在7场比赛砍下177分,场均25.2分,是世锦赛“得分王”,入选赛会最佳阵容。“我当时真不知道自己是得分王,后来看到秩序册才知道,嚯,不仅是得分王,还在当时历届世锦赛中排名第四。”张卫平有惊喜,也有自谦,“这里面有说道,我是因为只参加了一届世锦赛,得分高就高了,其他一些人呢,因为参加届数多,一平均得分就下来了。”

这是中国篮球的骄傲,也是坊间球迷津津乐道的传说,张卫平是中国男篮第一代“飞人”、“篮下魔术师”等说法不胫而走,他暴扣、反身背扣的段子被传得神乎其神。“比起当时的同龄人,我的身体素质是占优势,但网上说我纵跳达到100公分,我没有跳那么高。我当时扣篮也不多,快攻都是上篮,教练也不允许扣篮,扣篮只是偶尔发生在阵地战的时候。说我飞人什么的,都是瞎传,我没有那些背扣什么的,和现在运动员那些身体素质相比,我们那代人也是没法比。”对于很多赞扬,张卫平并不照单全收,而是有一说一,“我的传球不好,甚至算差的。”

他甚至自嘲当年世锦赛的“得分王”头衔,“我能得分那么多,主要是因为我们队是烂队,进攻都靠我了,都让我一个人打。教练也让我帮精力放在进攻上面,防守就让我防对方最差的那一个。你看人家那些世界强队,没有得分特别多的,都比较平均。只有我们烂队才会有一两个人得分特别多。”中国男篮那届世锦赛,2胜5负,在全部十六支参赛球队中名列第十一。

还有,就是仰仗于当时的篮球技战术风格。“很多人都不明白我为什么世锦赛得分那么多,我说这主要是因为技战术的原因。当年呢,篮下根本没有Double team(夹击),都是一对一的防守,这样就好打了。我左右两手都能投篮,篮下只要一扛住,对方的身高优势就没了,我左碾一下,右碾一下,机会就彻底出来了。”

回忆过往的巅峰时刻,65岁的张卫平睿智淡定,低调平和。他能够在这届世锦赛上脱颖而出,上述的力量极强帮了他很大的忙,这一点,张卫平很自豪,“就因为我力量大,篮下对抗就有优势,可以发挥我的攻击力。碰到欧美的四号位,我身高是不足,他们普遍都是两米以上,但我即便对他们,力量也从来是不吃亏。”


       我的天赋并不突出,打成那样不错了,
       我觉得自己是硬练出来的,
       基本都打出来了,也取得了一些成就。

有球迷称张卫平是中国版的“巴克利”,身高不足,但力量强大,内线技术好,横行篮下,所以在世界赛场上也不露怯,敢打干拼。听到这个说法,张卫平笑了,“是有点这个意思,我身体素质和力量是不错,所以我从来不受伤,脚踝也从来没有崴过一次。后来,就是因为在北京队有一次扭伤了腰,是因为教练当时没有让做热身,结果伤了,那是唯一的一次。”

“中国巴克利”能靠1.93米的身高扬名立万于四号位,绝对不是看天吃饭。他最初入选国家队的时候,主教练钱澄海考虑到他的身高一度让他试着改打三号位,但是不管用,因为张卫平的外线技术不太灵光,于是此后坚持让他打四号位。但是,钱澄海特意为张卫平立了一个规矩,平时吃饭必须用左手吃饭,训练中重点练左手技术,才有了张卫平后来的左右手全能。

日后,挂念于此,张卫平总是对钱澄海充满感激之情,“钱指导对我绝对是知人善用,是真正的伯乐。我原来投篮手是右手,左手不灵,但后来就是左右都有了。”

03解说风格:没想到会成王牌解说 如今解说已随心所欲

“当时第一次说,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孙正平教我怎么说,什么时候他说,什么时候让我来点评。”

IMG1997年邀请张卫平出山担任中国部高级经理,负责和中国篮协对接工作。他当年闯荡美国时为了生存只能从事卖啤酒的工作,而如今重新回到篮球圈,张卫平的身心被再次激活,回到了自己的灵魂和追求,用他自己话说就是“干起来比什么都有劲。”

张卫平拿的是国际管理集团的薪水,按理在商言商,最大程度为公司争取利益,但骨子里还是运动员和教练员的脾性。公司希望当时的甲A联赛外援越多越好,水平越高越容易包装推广,但张卫平公开唱反调:联赛根本是为了提高中国篮球水平,外援太多不利本土球员成长。“我们公司的人都说了:你是哪一头的?你拿我们的钱,得帮我们说话啊。但没办法,我觉得那样根本不对。”提起这一段经历,张卫平笑着如此解释。

多年以来,他一直是中国篮球和美方的牵线搭桥者,中国队和地方队去美国学习,他担任联络人,客串翻译。中国青年女篮想去美国打比赛,张卫平全程负责联络、住宿、交通等接待,甚至自己开车接送姑娘们,看到苗立杰、叶莉、隋菲菲这帮好苗子在美国痛击同龄的美国高中甚至大学队,张卫平甭提多痛快了,他看到了中国女篮未来的希望所在。

尽管张卫平早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为中央台和北京台说过球,但说得都是年代久远、录像带里的比赛,他第一次现场说球还是在1995年的圣安东尼奥NBA明星赛。他说有点像“刘姥姥进大观园”:“当时第一次说,也不知道怎么说,就是孙正平教我怎么说,什么时候他说,什么时候让我来点评。那是第一次,我记得第一次去嘉年华的时候,好几万人,都挤不动,我真有点吓着了。”

因为搭档时间长,角色分明,配合默契,孙正平和张卫平被称为“二平组合”。张卫平能走上解说之路,孙正平是引路人,两人早在文革时期就认识,后来在长期的交往中成为莫逆之交。央视最初考虑NBA嘉宾人选的时候,孙正平力荐张卫平,他说:“我很早就认识张指导,后来成为一生的朋友。我熟悉他是高水平的运动员和教练员出身,对于篮球有着很深的造诣,又在美国待了很多年,英语很好。从各方面来说,他都是最合适的人选,所以后来就更新了嘉宾,让张指导来说球。”

这一说就一发不可收拾,说了二十年,昔日大国手成了名国嘴。最初说球的时候,孙正平为张卫平指出两个必须改正的细节,一是说话老带“啊”字,另一个是说说话时挤眉弄眼,上镜头不好看,“这应该是张指导平时的生活习惯,无伤大雅的东西,但上电视就得改,但张指导很聪明,进入角色很快。他英语很好,能看到很多人看不到的外文资料,又非常专业,解读到位。应该说在央视的篮球嘉宾中,张指导是最权威和专业的。”

说到后来,“二平组合”驾轻就熟,两个人只要一个眼神就知道如何配合,日益默契。张卫平恩师钱澄海七十岁生日,张卫平和孙正平都去祝寿,钱澄海说,“我看了很多解说,都是胡说瞎说,你们二平说得可以。”孙正平说,听了老前辈的褒奖,他和张指导都倍受鼓舞,从那以后,“二平”的说法不胫而走。


       现在你看一些视频网站解说,
       互相抢着说,其实都是瞎说,
       好的解说员就是叙述场上发生了什么,解释如何和为什么发生这一切。

如今退休快四年的孙正平,按照央视的规定不再出镜说球,但他依然很关注和欣赏张卫平的解说,“呵呵,张指导现在了不得,说起来比我都滔滔不绝。我觉得他已经到了炉火纯青的境界。”

说到这个话题,张卫平则连连摆手,“我觉得谈不上飞跃不飞跃的。我从最初说球就不紧张,一直自我感觉都很好,不过,现在看最初说的球,没法看,自己看着都会笑。后来,是观众要求多了,我们也跟着做出调整和变化。”

他觉得好的解说就是角色定位清楚,解说员和评论员各司其职,“现在你看一些视频网站解说,互相抢着说,其实都是瞎说。好的解说呢,像解说员就是说‘play by play’,叙述场上发生了什么,评论员则解释如何和为什么发生这一切。这就像一幅画,解说员是在画房子、树、鸟等东西,而我是为这些东西上色,为什么评论员被称为‘color commentator’,就是这个道理。只有这样说,才会说好球。”

看上去,张卫平的解说日益奔放,最近几年的解说不再像从前那样严肃周正,而是更放开更自由,“断了!孙悦!好的!玩他!”、“男人啊(形容易建联)”等忘情高呼皆是经典之作。张卫平解释说,在央视解说其实有很多限制,要求比较严肃,所以也不是完全放开说,不像在网站说球那样随心所欲。现在,他在美国拍摄《最前线》,节目要求不要太严肃,他觉得自己放得比较开,在达拉斯,他甚至在节目中和小牛的胖子啦啦队一起跳热舞。

“我觉得张指导的解说风格就是与时俱进,最初比较严肃,但后来就很轻松自由了,尤其是没有太多限制的时候,他的灵感就出来了。”和张卫平多有搭档的央视解说员于嘉说,“张指导现在就是随心所欲不逾矩,想达到他这样的状态还需要我继续努力。你看现在那么多张指导的语录,其实都是球迷津津乐道的东西。”另一位和张卫平也有合作的解说员杨健认为张卫平的解说风格其实没有改变,“我觉得没有改变,张指导是一个表达感很强的人,富有童心,内心很时尚。他那些经典的解说,只不过是他内在魅力被发掘展示出来。”

05人物故事

  • "走运躲过文革下乡"

    和姜昆同校 曾是中国篮坛头号大力士

  • "退役因领导要求读书"

    险成男篮主帅 因潜规则只身赴美

  • "我在美国干不了篮球"

    在美国走后门找工作 1小时5美元

往期回顾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