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体育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运动会,全运会深入到中国社会的每一个细胞之中。它早已超出了体育的范畴,它像是一部的庞大的机器,主宰着城市的发展、官员的政绩、运动员的生计,而每一个链条上,都堆满了人民币。

体育局暗战:13天血拼10亿

辽宁体育局局长孙永言压力很大。一年半以前,他在辽宁省全省体育局长会议上高调表示,辽宁代表团在十二运的目标是保二争一。东道主如此表态,毫无疑问剑指第一,但是从头至尾被山东压制,毫无胜机。 身为东道主的体育掌门人,孙永言有些苦不堪言,他明白辽宁本届全运会被体育总局强烈打压东道主自八运会以来每每夺冠的重拳所伤。 但在全运会这个疯狂的游戏中,体育总局再不出手限制地方体育局的一些所作所为,游戏有失控甚至崩盘的危险。

 

巴特尔两次高薪"转会",都是为东道主效力。

垄断终结:总局打压"东方不败"

辽宁十二运最终落位第二,未能占据金牌榜第一,是自八运会以来首次东道主主场落败,也是体育总局打压"东方(东道主一方)不败"思路的实证体现。

从1997年上海八运会开始,到2009年山东全运会,"东方不败"愈演愈烈:八运会,东道主上海从前一届的26枚金牌、名列第三,迅速攀爬至榜首,金牌增加16块;九运会在广东,前一届金牌名列第四的广东获得69.5枚金牌,比四年前暴增45块金牌;十运会移师金陵,上届第五的江苏狂掠56枚金牌,稳坐金牌榜首位;四年后易地到齐鲁大地,山东漫卷63枚金牌,早早锁定第一,而四年前他们还只有21枚金牌。

东道主占据主场优势,成绩比上一届运动会有明显提升,奥运赛场上也司空见惯,并不稀奇。但在主办方"火箭式飞跃"过于离奇的同时,牵扯到东道主的赛场黑哨、明显打压对手的盘外招、疯狂砸钱从各种途径引进夺牌选手等等乱象愈加严重,让全运会丑闻频出,形象日跌,关注度低下,也让体育总局高层认识到如果不再整顿和东道主息息相关的违规现象,那么全运会就有失控的危险。 这打乱了辽宁代表团的节奏。2009年,辽宁体育在9个大项、100多个小项上处于空缺状况,但今年全运会辽宁代表团参加了全部31个大项的比赛,内中奥妙很简单,就是辽宁利用各种手段交流诸多顶尖运动员,提升十二运成绩。在过去两届全运会上,体育大省辽宁和江苏、山东先后结盟,分别力助两位东道主先后"登基",十二运"闯关东",该是别人大力回报"辽老大"的时候。辽宁对此踌躇满志,孙永言去年豪言目标保二争一,但内部的共识就是拿第一。

辽宁代表团共928名运动员,为史上最高。

2008年,已经预料到一年后很有希望拿下全运主办权的辽宁体育局开始加大引援力度,一份名为《辽宁省引进优秀奥运项目竞技体育人才办法》文件中规定:"引进的运动员视运动水平高低可给予输送单位20万-40万元的培训费;短期交流的运动员,可视情况给予输送单位相应的培训费。"辽宁拿下主办权,进入全运周期后,更是加大步伐和力度。一切本该顺风顺水,辽宁明白以他们过去送出的很多人情,很多体育大省都会纷纷为他们"转身"。

偏偏,形势比人强,计划从来没有变化快。决意打压"东方不败"现象的体育总局在注册方面做了严格限制,出台《全国运动员注册与交流管理办法》,在注册年限、注册资格等方面和以往变化甚大,还在一些赛程设置、裁判选择等方面做了调整,对于裁判的要求和指令很严。圈内人士都明白这样的变动更多是冲着东道主而来,因为打压协议交流、抑制雇佣军等行为,就是阻止辽宁不惜一切低价、用尽各种手段"封王"。而通过协议交流的"短期转会"是最近这些年"东方不败"的最大原因。

尽管辽宁最终还是交流来很多运动员,但是无论数量和质量均和预期相差较大,他们也意识到这届全运会想拿第一有些悬。全运会之前,辽宁代表团态度渐趋低调,不再提保二争一的目标,但内部评估出80多个夺金点,认为和山东的竞争会很激烈,金牌差距在一至两块。可是,他们没想到在开局不利后,就被山东远远甩在后面。[详细]

 

山东男女橄榄球队赴新西兰集训就花了300万。

奖金大战:13天血拼10亿奖金

2005年江苏全运会和2009年山东全运会,东道主均一骑绝尘,遥遥领先,充分享受了将主场变欢场的巨大喜悦,但在最后收官时期,都出现了些许的尴尬——江苏团部和山东都要求最后参赛的运动员收一收,金牌能否再拿无所谓,这是"见好就收"的思维意识,更是因为金牌和奖牌超过预期很多,巨额的奖金会给省级财政带来沉重压力。

谁都明白全运会就是"砸钱游戏",经济实力和金钱刺激是根本保证,但即便江苏和山东这样2012年GDP排在国内第二和第三位的经济强省,也会有感觉力有不支的时刻,可见这样的游戏有多么疯狂!

先说投入。"东方不败"之所以持续十数年,靠的就是倾斜很明显的全运会投入。十运会,东道主江苏的体育常年经费为3.3亿元,十运专项经费为2.7亿元,到了十运会山东做庄,他们的体育常年经费和十运经费均较江苏有明显提升。即便山东今年不是东道主,但在过去一个全运周期内他们的体育常年经费和十运经费都没有比之前明显减少,而且他们的"奥运(全运)战略"非常明确,专项经费明显对柔道、举重、田径等传统优势项目倾斜,确保金牌流水线的优质操作。只要能拿金牌,就连橄榄球这样的新型项目也会重金投入,这届全运会山东男女橄榄球队双双夺冠,而他们在全运会前在新西兰集训三个月就花掉 300万,而这笔投入比很多球队在过去四年备战花费的一倍还要多。

有鉴于此,辽宁体育的常年经费、全运专项费用在全运周期内较以往有很大提高,据称常年经费突破4亿,十二运专项经费突破3亿。尽管在交流球员方面被总局打压,和预期有差距,但还是花费不菲,据称突破5000万,仅仅交流来篮球运动员巴特尔据说报酬就高达340万。而在十运会,辽宁一年的体育经费仅为1.1亿,用于十运会的专项资金只有0.72亿。

金牌30万奖金已经是个标准价格。

再说奖金投入,企高不下,连年飚升。辽宁今年史无前例地开出金牌选手50万的奖励,银牌和铜牌获得的奖励也不少,这意味着东道主在奖金投入方面很有可能破亿,上届全运会辽宁的奖金投入才五六千万,增幅近一倍。加入此前东道主江苏、山东早就跨入的"亿元俱乐部"。这场由体育大省和经济重镇引领的奖金竞赛其实早在九运会就有强烈的先兆,那一届东道主广东因为拿到69.5块金牌、48块银牌、51.5块铜牌,仅奖金一项就超过8000万,让财政背上较重负担。而在山东全运会,大丰收的东道主据称奖金达到史无前例的1.5亿左右。

相比之下,一些小的省份由于参赛项目少,所得奖牌数有限,奖金投入都不足5000万,像最近两届全运会保持在全国第九、第十左右的福建,奖金只有3600万,福建省体育局副局长陈忠和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福建比起其他省市这方面还是差了很多,"其实那些大省更厉害,现在全国比较好的辽宁、山东、江苏、广东,应该是比较强的,他们参加的项目也多。福建是一个小省,参加的项目最多三分之二,其他我们没有参加,不像大省参加满了,所以难度更大,但是福建出来的尖子还是蛮多。我们人口少,才3600万,大省要奖金一个亿。"如果按照奖牌前三名平均8000万的水平,按照奖牌比例计算,短短的13天内,37个代表团就将发出近10亿的奖金。 [详细]

 

全运奖牌榜的排名也是经济实力的体现。[详细]

政绩压力:上海金牌必须压过北京

"你说这些方方面面中,谁的压力最大?是我们这些体育局的官员压力最大,什么都由我们背着,干得不好,就随时有可能没了位子,如果干得好,功劳未必就是我们的。"一位体育大省的体育局官员抱怨他们这些在全运这个系统工程中的"操盘手"压力重重。

这并非虚言。就省(直辖市)一级的体育局来说,他们是地方体育的"操盘手",四年一度的全运会是对他们政绩的最大考量。他们的"婆婆"很多,垂直系统的上面是体育总局,他们要对本地体育的成绩负责,要为奥运攻略做贡献,而横的层面,全运会更像是"政治任务",地方大员都异常重视,大多都要求下级的体育局签下责任状,完成预定的目标,只能干好不能干坏。像东道主辽宁的任务是保二争一(内部提法金牌、奖牌和总分至少一项第一)、山东是保三争一(内部提法最好蝉联第一)、江苏是保五争四。就连看似有些超然的上海体育局,虽然没有明确的指标,但也有一个金牌数至少超过北京的内部要求。两个在国内诸多领域较劲的国际化大都市,即便在体育方面,也有着这样的暗自比拼。

而体育局的高层会把任务拆解,分到各个中心,让他们报成绩和奖牌,他们的奖金和未来升迁都与任务绑定。中心领导会随之细分给各个不同的教练员和运动员,奖金、未来升迁、是否解决工作等,也是一脉相承。换句话说,大家都在一条船上,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但不少体育官员抱怨,伴随全运会效应的递减,奥运金牌也不再稀罕,全运会如果打得好,他们未必升官,但如果打不好,就无法向上级交代,自己的官位也有丢掉的不小风险。这不是没有例子,过去几届全运会,尤其是大获成功的东道主江苏和山东,时任体育局长后来要么平级调往其他部门,要么平级二线退休,并没有因此升官。[详细]

当金牌成为衡量政绩的唯一标准,所有一切便成为它的奴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