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周预热

栏目简介

每周五,网易副总编颜强将在《超级颜论》中,带大家领略足球文化的别样魅力,这里有颜强对足坛热点的深入剖析,也有嘉宾的独家内幕。

    一样的足球,不一样的颜论。欢迎来到超级颜论第三季,这一期的超级颜论主题很明确:中国足球青训启示录。过去的一年间,超级颜论的节目组走访了国内三大足球学校,采访了国内外多位从业者,试图更清晰地认知中国足球青训的发展现状,探索一条适合本国足球发展的道路。众所周知,过去几年间,中超联赛的发展非常火爆,但是就青训这个层面而言,中国足球依然不容乐观。国少队主教练张海涛就曾抱怨过,98年龄段的球员,全国一度只有42人可供选择。

    赵民:鲁能足校成立之初全国有5000多所(足球)学校,到现在可能不足20所,这说明了什么问题?中国的足球环境急剧恶化。

    傅亚雨:足球成为中国社会痰盂行业的一个状况,我想,如果我是家长,我不了解足球,我也不会让我的孩子进入到这样一个万人唾弃的行业,所幸是整个中国足球媒体对此都有比较清醒的认识,足球是什么?它是阳光的、向上的,有助于孩子身心健康成长,甚至有助于整个社会稳定繁荣的好的东西。

    在中国足球处于低谷的近10年时间内,依然有不少足球从业者艰辛地为中国足球输送人才,譬如徐根宝在上海崇明岛建立的足球基地,为目前这支佩兰的国家队贡献了5名国脚。不过如今中国足球青训的主流阵地,则是各大俱乐部建立的足球学校。山东鲁能、广州富力和广州恒大是其中的佼佼者,虽然同为足球学校,但他们都有自己的特色优势。

    赵民:鲁能足校为中国足球培养了一大批优秀足球运动员,有158名队员先后入选各级国家队,为中国的职业赛场输送了130多名职业运动员。我们的优势一方面是基于这15年的实践积累了很多经验,也总结了很多这方面的教训,第二方面,我们有雄厚的基础,硬件基础,包括软件管理方面的基础,同时从鲁能足校也走出了11位教练员到各级国家队执教,这也是我们这几年的优势。

    洪友强:我们学校最大的优势,第一,在学费方面是全国最低的;第二,我们富力足校承诺给孩子最好的文化教育,现在我们学校师生的文化教育水平,联考成绩,在整个梅州市是排在中上游的;第三,英语是我们学校的办学特色,我们学校孩子的英语在全市名列前茅,因为我们制定了很多英语教材、英语课,包括将来我们要求孩子们在足球场上不能用中文,还有英文教练,跟队友呼应,进攻、防守,全用英文,这是我们未来两三年的计划。

    刘江南:我们的训练很科学,完全引进了西班牙皇家马德里先进的青训理念,我总结了三句话,九个字,“玩中学,看中练,赛中验”。在恒大足校的两千多名学生,几乎将近一半人是不用缴费的,一个是贫困生,有足球热情,又有培养潜质且家庭困难的学生,会得到中国扶贫基金会的全面救助;第二,精英生、尖子生,进入我们梯队的,从12岁到16岁的这批孩子也是全免费的;第三,送出国留学三年的孩子是全免费的。

    如今,各地的足球学校办得风生水起,他们为中国足球职业联赛贡献了诸多精英。而且为了提升足校的成材率,各大足校都将文化教育放在与足球训练同等甚至更重要的地位。但在李金羽和傅亚雨看来,足球学校有其天然的缺陷。

    李金羽:我觉得足球要是正常的生态,不能为了踢一场球开车五六十公里,这是不现实的,我也不主张送孩子进足校,过早把孩子送到足校里,对他身心发展健康是非常没有益处的,所以我建议在14岁以后,确定发展方向的前提下进行更多的专业培训。

    傅亚雨:足校作为中国足球青训过渡性的产物会逐渐消亡,像恒大足校以后可能会成为恒大俱乐部的精英梯队培训中心,而不是像现在这样,用两千多,甚至万人足校规模,我觉得理论上确实不符合足球发展的客观规律。其实足校是目前中国青训在前面崩塌,新系统又没有建立起的前提下产生的过渡产物,我没有别的渠道培养人才,怎么办呢?一些有实力、有责任心的俱乐部出来用这样的方式,为什么我说它是过渡性?因为从根本上讲,这些足校是从全国招生,而不是从本土招生,很多都是不远万里从别的省份跑来到足校上课,这就一定违背了孩子不离开家庭的原则,一定会在孩子成长过程中造成相当大的问题,如果不造成问题,那势必会给这些家庭带来巨大的负担,像现在陪读现象很严重,陪读是需要时间成本和人力成本的,这可不是一般家庭所能够承担得起,目前的状况陪读很厉害,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值很高,你想踢球,就一定要成才,无形中增加了孩子的压力。所以关键问题还是要让孩子在正常的成长过程中逐渐的发展,逐渐的接触足球,这才是青训真正的王道。

    足校会不会如傅亚雨所说的那样,随着校园足球的兴起逐渐消亡?赵达裕和刘江南以日本和德国为例,以更加乐观的态度回答了这个问题。而洪友强则认为,校园足球与校园足球的发展并不矛盾。

    赵达裕:日本有两个联赛,一个是校园联赛,一个是精英联赛,两条路,所以他们既有普及的基础,也有精英的基础,我觉得他们这方面,就是因为基本架构搭得很好,所以能不断涌现(足球人才)。

    刘江南:中国足球振兴的必由之路就是校园足球,足球学校只是在校园足球目前还不成气侯的情况下不得已而为之的一种过渡性选择,像我们恒大那么大规模的足球学校完全是一种衔接校园足球跟专业队、职业队的一个环节,即使是如此发达的德国足球,校园足球之上还有足球学校,有精英训练营,一步步,目前恒大足球学校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的衔接。

    洪友强:因为我们足校是精英培训,校园足球更多是一种普及和推广,只有在全中国所有小学、中学里普及了,我们才能从中发现一些苗子,这些苗子必须要经过基层的磨炼,我们再给他更好的平台继续深造,我觉得这是一个很好的互补。

    2014年10月,《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体育产业促进体育消费的若干意见》出台,推广校园足球成为其中的重点内容。毫无疑问,这是中国足球的重大利好。由教育部而不是体育总局主管校园足球的工作,理顺了校园管理的上下渠道。对于校园足球未来的发展,李金羽和赵达裕给出了自己的建议。

    李金羽:什么叫校园足球?一定要有赛事,再就是,一定要让搞校园足球的所有人有高端荣誉感,这样才能搞下去,如果没有这种高端荣誉感,谁还愿意搞校园足球?校园足球走到社会、走到校园里,我不想停留在简单拍两张照片、群体性活动搞一两次的阶段,我觉得校园足球也要有延续性,也要重新走入到俱乐部培训体制里,而不仅仅是扔给学校,校园足球开展以后要回归社区俱乐部或职业俱乐部,只有不同的互动、不同的交流,态度把所有的校园足球做好,再结合一些赛事,这样才能搞下去。如果我们还像十几年前那样搞足球学校,连比赛都没人,搞足球学校干什么?搞校园足球,没有赛事,搞它干什么,就是简单的玩吗?并不是,我们还有赛事,还有更专业的培训,要把这些东西全面结合在一起,教育部介入,我每天也听到很多让人振奋的信息,但真正落实到下面,我也没有感受到形成了什么氛围,所以我觉得一定要接地气,让校园足球的开展和民间足球机构能感受到,这样某个方向、某个政策,才能把足球搞起来。

    赵达裕:其实足球这项运动最关键是要让孩子参与,不是赢了就可以,在孩子阶段,输赢不要放在第一位,但中国的体制,我们有全运会、城运会、省运会,太多成绩压在小孩的身上了,所以形成了培训时的急功近利,希望小孩更快成年化,所以他们不愿意花太多时间打好基本功的培训,想一出去就拿成绩,我们在培训方面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所以后来你们发现怎么没有以前那些技术型的球员了?就是身材很好、很高、很能拼,但技术比较差,这和我们整体国情是有关系的。

    根据两位前国脚的观点,更多的赛事锻炼和更少的成绩要求,是校园足球对于管理部门的基本要求。但对于小球员的个人成长而言,教练员的素质同样非常重要。在这一方面,中国与足球强国之间有很大的差距。

    傅亚雨:从普及到提高,决定性的即是教育水准,即使有好苗子,没有好伯乐,恐怕也出不来,中国足球以往吃了很多这样的亏,中国目前的现状就是青少年教练,第一是人数少,第二是水平确实不高,这是客观现实,很多人,无论在理论层面,还是实践层面,确实和我们期待他们的标准和水平还有很大差距,另一方面很重要的一点是切实提高青少年教练员的待遇。中国的很多青少年教练,之所以出现很多光怪陆离的现象,比如向大家收钱,好的孩子必须得送钱才能进梯队,这种情况有很多,有时候是有个人因素的问题,但很多时候也是因为我们的青少年教练员收入太低。我可以这么讲,以前我采访过大量的青训教练,很多人说过我一个月只有一两千块钱,可能比很多外来务工人员的收入还低很多,这种收入没法儿让他维持有尊严的生活,他也就没法儿全心投入到教练中,所以实践过程中确实有很多问题值得我们的管理者好好思考。

    克劳琛:青年队教练比专业教练更重要。如果我在中国,我会挑选世界上最棒的青年队教练来中国。我会建议中国足球协会从欧洲、巴西或者南美国家挖掘最好的青年队教练来这里,发展优秀的青年球员体制。发展和指导青年球员,也就是年轻且富有天赋的球员比发展和指导专业球员更重要,因为专业球员已经到了一定年龄。

    在中国足球发展论坛上,73岁的克劳琛花了近2个小时的时间分享了自己的青训经验,他认为,中国足球教练的总体水平还比较低,所以迫切需要欧洲高水平教练的辅导。每一个省,最好都有一个技术总监负责与当地教练沟通。不过很显然,这是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为了自己的孩子能够接受更加专业的训练,很多家长选择将孩子送出国。但这种借鸡生蛋的方式,显然不是中国足球人才培养的长久之计。

    李金羽:我觉得出国踢球一定要慎重,每个家长都觉得自己的孩子非常好,一定要慎重,一定要重视本土培养,没有本土培养作为基础,你出去还是不行的,还是简单的学一些语言,适应当地环境,但踢不出来高水平。

    傅亚雨:上午我听普拉蒂尼先生讲述欧洲青训的影响,他说欧洲可能会进一步压缩其他大洲来踢球的人数,而是要培养欧洲自己的人才,而且欧洲确实有明确的规定,比如18岁之前不能转会,16岁之前不能以正常球员的身份参加当地联赛,对其他大洲的球员来讲这相当于一个很大的制约,我们在那儿练,打的都是非正式比赛,对于现在中国青训一片空白的情况下是可行的,因为我们没有这个体系,在那儿练可能会比在中国练好,长远来看,我觉得中国本身拥有这么大的国土面积、拥有这么多人口,我觉得我们从根本上是要立足于在本土上建立起一个完善的青训体系。

    考虑到中国足球还未建立完备的青训竞赛体系,许多足校的学生无法利用高水平的赛事锻炼成长。在这样的情况下,各大足校也开展了自己的海外业务。这种模式,相对于小球员的个人留洋,风险要更小一些。

    赵民:去年开始,我们启动了我们的战略,首先从去年11月份开始我们与一个队到葡萄牙训练了两个月时间,得到了非常大的提升,现在还有几个不错的孩子在葡萄牙,葡甲、葡乙,包括一些青年队踢球,这些孩子的成功,通过比赛得到了验证,今年的参赛队伍水平都很高,但我们拿到了亚军,通过短短一年就得到了验证。另外我们和巴西进行了深层次的合作,具体做法就是走出去、请进来,走出去,去年年底我们和圣保罗俱乐部进行了深层合作,我们会把我们最顶级的队员派到圣保罗的基地进行培训,和当地的孩子一块儿训练、比赛;另外,圣保罗俱乐部也向我们派出了教练团队,帮助我们提高足校的教练员水平,这是和圣保罗俱乐部的合作;同时,今年3月份我们在巴西也收购成立了自己的海外青训基地,完全有我们自主知识产权的,这个基地,现在我们第一批孩子已经去了,今年8月份,40个孩子送到了巴西,其中27个孩子在我们的基地,13个孩子在当地其它基地,去了之后,我们的方式是混合式的培养模式,不像过去的健力宝,我们把这些孩子从14、15、16、17岁开始,选拔优秀球员,和当地巴西的孩子一块儿生活、一块儿比赛,让他们真正融入巴西足球文化,这是非常有意义的,而且从这一个月的时间来看,这些孩子们融入也非常快,从各个方面得到了很大提升。

    洪友强:(我们和切尔西)是很深度的合作。第一,我们用切尔西的品牌、名称、LOGO,这是第一方面;第二,我们在足球训练这块全部交给切尔西俱乐部运作,包括从球员选材、培训、性格塑造,最终包括运动员的职业规划,我们全部交给切尔西那边来运作;第三,每年我们都会选拔一批优秀的孩子送到切尔西集训;第四,从U14到U18年龄段的孩子中最优秀的,放到切尔西生活、学习、训练,包括参加当地一些比赛。

    刘江南:刘江南:我们成立西班牙分校,是在分析、总结了中国青少年儿童到国外青训的经验教训确定的,我们要求合作单位必须要寻找到一个能让我们的孩子参加当地杯赛的资格,这点很重要,因此每周一赛,跟当地的同龄小孩,水平相当的小孩都要比赛,每周必打一次,这很重要。我们的训练既独立自主一体,又能够渗透进当地同龄小孩中,叫做“分合相连”,所谓“分”,一周训练四次,两次派到当地俱乐部跟同龄小孩融入到一起训练,我们25个人,5人一个小组分到俱乐部中;所谓“合”,两伍合起来训练,我们不惜重金请来一名高水平教练员,曾经在皇马青训营当过教练,在马竞当过教练,后来是沙特阿拉伯青年队的主教练,组成了一支教练团队,两名当地教练,一名中方教练,四个人,每周两练,有分有合,有练有赛,自己独立自主的住在一起,进行文化课学习,方方面面兼顾,既兼顾眼前,又兼顾以后,三年之后再从这些孩子中选出最优者继续留下来,直到18岁能够按照国际足联的要求进入当地的俱乐部梯队,这就是我们外派的全新模式。

    与之同时,在国内小规模的足球青训领域,李金羽和赵达裕也正在进行新的尝试,他们都希望将足球打造得更加社区化、让更多的年轻人参与到足球训练中来。

    李金羽:现在我们正在慢慢学习外国俱乐部的思路,有点像社区足球俱乐部一样,服务于生活周边的人群,包括成年人、球迷和想踢球的孩子。现在我也在成立一个U15专业队结构,当然我也知道,中国这个年龄段最好的球员应该都在各个俱乐部、全运会队伍里,我这样做并不是和别人抢人才,而是希望把浪费的人才重新回炉,让他们有重新腾飞的机会。

    赵达裕:从今年开始,我们在广州各个区开了10个训练点,进行业余培训,利用礼拜六、礼拜天,派教练到各个训练点对他们进行训练,练完以后,学生们该读书的回学校读书,该回家的就回家,我觉得这种培训方法是比较适合现在的一种理念。我们在下面先发现好的人才,进行最基础的训练,培养到15岁左右,就送他们上一些更有规模的职业俱乐部梯队,这样对他们的成长有好处,他们也可以投入到系统训练中,万一他们成年以后进不了职业队,也不会浪费学业,可以继续上大学。

    从表面上看,中国足球的青训事业较过去几年有一定的改变,有更多的人在关注足球,也有更多的人投身于足球事业。同样,足球的青训也引发了媒体和球迷更多的关注。但这一切不足以让我们感觉欣喜,因为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会有更多的问题、矛盾和挑战存在,就像校园足球如果能够兴起的话,会不会达到三年之间出现2万所足球特色学校、拥有2000万人的足球人口,这些会不会是好大喜功的言辞,一定意义上这会是《超级颜论》和屏幕前的各位一块儿督促和观察中国足球未来发展的重点内容。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