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季第34期:工体,北京最后的四合院

下载
本期看点
  • 第34期:工体,北京最后四合院

  • 国安球市火爆球迷组织多

  • 陶伟:工体火热冠绝亚洲

  • 北京最爱“跟丫死磕”

  • 杰拉德英雄泪感动全场

  • 杰拉德英雄泪感动全场

每周五,网易副总编颜强将在《超级颜论》中,带大家领略国际足球文化的别样魅力。请大家进入新浪微博参与有奖答题,奖品非常丰厚哦!

一、封面故事:北京球市火爆 球迷组织众多

    一样的足球,不一样的颜论,欢迎收看《超级颜论》,这是一档围绕足球,围绕足球化生活的脱口秀节目,我们在从微博、微信到易信的各种社交平台当中都有自己的存在,也希望您能够更加关注我们的节目,和我们一块儿来互动,一起欣赏关于足球的美,关于足球的各种好。

    在这一期节目当中我们将会围绕一个核心话题来进行讨论,那就是北京国安足球俱乐部,这是一个首都的俱乐部,而且这是一个有着非常长久传承,并且是给很多其它俱乐部带来一些不同印象、不同印记的俱乐部,但是今天我们要说的不光是这个俱乐部,更是这个俱乐部现在所在的主场,工体。

    在魏翊东老师主持的很多节目当中都不断强调一个概念,工体是北京最大的一个四合院。可能也是北京最后的一个四合院,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现在能够让四五万人聚集在一个公共场合来做一件事,已经极为罕见了,在北京这个城市里面,只有工体能做到这一点,而工体的氛围在过去五六年已经成为了北京一道非常独特的风景线,甚至我相信在未来很多关于新北京精神的宣传当中都不可能遗漏工体这样一个特殊的存在。

    此外,像北京国安这一个赛季,2014赛季,套票的申请人数就高达40041人,最终只有22089人中签,以前关于摇号我们听说的都是关于买车买房的,但是买球票也要摇号,这一切也是从北京国安开始。

二、少数派报告:魏翊东+陶伟

    为什么工体会这么具备吸引力,而且工体吸引的人群还是一个偏近于一个低龄化人群,这一切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它为什么能够这样团聚一个城市的人气?不得不说,工体已经形成了一种非常独特的一种文化氛围,在这里有非常积极向上的各种各样的球迷的围巾墙,对自己主队的支持,当然也有让全国球迷非常痛恨的京骂的存在,绿色狂飙、御林军、绿色旗帜、兄弟连、闪亮工体、绿翼京狮这些球迷组织都已经很有规模,其中最大的据说人数已经接近2000,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一种独特的文化存在呢?在接下来的《少数派报告》当中我们将会请出一位北京国安元老级的球星,也有一位媒体的大讲跟我们一块儿来探讨。

    雯蓉:陶指您是第一次玩我们这个90秒倒计时的游戏,那么我们今天请您来玩这个游戏的最终目的就是请您给我们唱两首歌。

    陶伟:不会唱。

    雯蓉:先来第一个问题。开始,您最欣赏的教练是谁?

    陶伟:嗯……霍顿。

    雯蓉:您欣赏他的原因是什么?

    陶伟:是因为他的理论东西比较好,给大家讲得比较明白。

    雯蓉:如果让您选择执教一支中超球队您会选择哪一支?

    陶伟:北京国安。

    雯蓉:在西班牙学习过多长时间?

    陶伟:两年。

    雯蓉:您最喜欢西班牙哪一个城市?

    陶伟:马德里。

    雯蓉:给我们推荐一档您最喜欢的西班牙菜。

    陶伟:应该是烤肉。

    雯蓉:不是西班牙海鲜饭?

    陶伟:西班牙海鲜,一个是西班牙海鲜饭,一个是西班牙烤肉。

    雯蓉:西班牙语和葡萄牙语您哪个更流利?

    陶伟:哪个都不流利,相比来说可能西班牙语稍微好一点。

    雯蓉:国安队内目前您最欣赏谁?

    陶伟:现在?

    雯蓉:应该是佳一了吧,以前是卡努特,现在是佳一。

    雯蓉:欧洲五大联赛您最喜欢哪一个?

    陶伟:英超。

    雯蓉:最喜欢哪个球员的踢球风格?

    陶伟:以前最喜欢齐达内,现在应该是切尔西的,叫阿扎尔吧。

    雯蓉:最喜欢吃的一道家乡菜是什么?

    陶伟:涮羊肉。

    雯蓉:您对喜欢国内的哪个女明星?

    陶伟:我对这个真的不是很了解,你让我说的话一般说不出来的。

    雯蓉:您会唱《国安永远争第一》吗?

    陶伟:不会。真不会。

    雯蓉:大家相信陶指不会唱吗?

    陶伟:真不会。

    雯蓉:这一次放过您,最近一次去工体是什么时候?

    雯蓉:太快了。谢谢您。

(《少数派报告》)

    颜强:本期节目的主题是关于工人体育场,北京的工人体育场,也有人说工体是北京的最后一个四合院,不管怎样,工体现在已经成为了北京一种地方文化的象征,也是北京足球的一片圣地,今天《少数派报告》请到的两位嘉宾都是长期在工体工作的两位足球人和媒体人,他们分别是我的一位老朋友、老搭档,来自北京电视台的 ,著名的利物浦球迷魏翊东老师,以及前国脚陶伟陶指导,有请两位。陶指,麻烦您在这个面板上签下自己的名字。魏老师好,陶老师好。今天我们说的话题其实非常放松,完全是关于工体的,已经有了文化地标性质的球场,陶指在这儿踢了十多年的职业足球。

    陶伟:对,从1998年,第一次。

    颜强:魏老师到现在还经常在工体工作。

    魏翊东:对,只要有国安队主场比赛,无论是联赛还是亚冠吧,反正是我一定会出现的地方。

    颜强:其实我想先问问陶指,我们对于工体的认知,特别是非北京本地的球迷就会觉得这个地方是一个非常特殊的地方,最近北京国安也有一个数据显示,联赛20个主场不败,确实成绩非常好,而您在整个职业足球的生涯当中去过太多的球场,特别是各种各样的客场,能不能给我们归纳一下工体和其它球场的差别?

    陶伟:我觉得,你首先像一般的队到北京来,首先被北京球迷的气势就给压倒了,我觉得北京球迷真的是,最起码是,在亚洲来说吧,应该是最火热的球迷了。在亚洲来讲,不管是日本、韩国,没有见过像北京球迷这么好的。

    颜强:魏老师作为一个媒体从业者你如何来观察这个工体的变迁?

    魏翊东:其实我自己也有一个变迁,从小我就是国安队的球迷,在职业联赛开始之前看那会儿老北京队打韩国当时的半职业球队,还有打日本的什么读卖新闻,从那时候开始我就和我父亲和我的祖辈吧,一块儿到工体去看球了,那个时候我觉得大家对于工体的执着可能和现在还不太一样,那时候可能更执着于足球本身,而现在我们更执着于一种气氛和文化。

    颜强:而且在那时候工体是不是还有一个重叠的概念,北京的概念没那么强,因为国家队比赛也是在工体嘛,八九十年代只要在北京肯定是工体的。

    魏翊东:对,现在我们还流传着一个故事,50年代一个老国脚,姓姜的一个老国脚,在他仙逝之后让他的家人把自己的骨灰埋在了工体南侧球场左后卫的位置上,因为他是国家队的左后卫,他说即便我死了,我也要在我的球场上看着我的后辈们如何去击败那些外国球队,这就是工体作为一个国家队主场它给我们带来的一个非常震撼的历史传承。后来就到我工作了,到我工作以后我成为一个评论员,我一直说我是一个特别幸运的人,因为在北京据某调查机构的统计,有数达230万,但我觉得这个数字可能还是保守了,我们姑且说它是230万的比较纯正的国安球迷,在这些人里,我觉得大部分的男性球迷可能都想成为国安队的解说员。

    魏翊东:这个概念其实是挺恐怖的,这座城市对于国安的信仰,它现在已经达到了一个……每年都在达到一个历史最高点,它为什么是这样的呢?我觉得这里面的原因,最重要的一点是国安这个集团对于这支俱乐部的坚持。

    陶伟:没错。

    魏翊东:从1992年开始,这支球队就叫国安,一直到现在它一直叫国安,正是这么长达20余年的一个坚持和传承,才让这么一个概念不断在这座城市的年轻人心目中升华和深化。

    颜强:魏老师这段话也是非常公允的一段话,我们这个赛季有一个很大的新闻,曾经有一朵申花现在在绿地上凋谢了,申花没了,以前还有一些很老的牌子,万达没了,实德也没了,联赛初期那时候的四川,全兴也没了,这都是让大家耳熟能详的职业足球的名字,都已经消失了,但不管怎样,不管北京国安俱乐部一些经营管理的举措到底给球迷带来怎样的感受,但它始终在这儿坚持着,也是能够延续了它在工体这样一些不同的血脉,能够跟球迷之间的交流。您在现场踢球的时候,我一直有一个疑问,工体是一个综合性的体育场,跑道还是挺宽的,你在场上踢球的时候你能感觉到这种看台上对你产生的这种影响吗?

    陶伟:这个肯定能,我记得我们那年,拿冠军那年,09年,当时我记得每场比赛好象都在四万五千人以上,而且其实你们现在可以看到,每次国安从双方要入场的时候,对面看台的那种,非常壮观的那种,像什么围巾墙,我觉得那些,然后再加上这五万球迷一起呼喊一个人的名字的时候,我觉得这真是给每个运动员来说都是一种特别大的一种鼓舞吧。

    颜强:当时感觉怎么样?汗毛都立起来了?

    陶伟:我觉得当时的那种感觉是你作为职业足球球员,我觉得是很难能够去找到那种感觉的。

    颜强:而且这种鼓励我觉得对于球员来讲根本不是金钱甚至竞技成绩能够兑换的,这是人,真的是发自内心对你的一种鼓励。

    陶伟:对,而且我觉得你能够在一个俱乐部里面,能够得到这么多球迷的认可吧,我觉得这也是对你在这么长的职业生涯来说,也是一个非常……是一个非常高兴的事情吧。

    颜强:所以我现在来看工体这段历史,这是50年代全国性的一个划时代的建筑,在50年代,甚至一直到90年代,都被当作一个国家体育场来运行,当有过亚运会,后来也有过08年奥运会的场地。

    陶伟:亚洲杯。

    魏翊东:亚洲杯决赛。

    颜强:对,亚洲杯的决赛。这里一直有一个很强的国家概念,但是到后来,北京国安俱乐部在这个城市里面扎根的时间越长,它跟当地球迷文化上的沟通越来越浓密的情况下,逐渐逐渐它就是把工体这个情结移植到了跟俱乐部的历史结合在一起。

    魏翊东:对,其实我觉得这个结合最开始应该是国安队还在先农坛打主场呢,1995年,1994、1995两年在先农坛打主场,但从1995年开始国

    安打了一系列商业比赛

    颜强:工体不败。

    魏翊东:这些商业比赛都是在工体进行的,而不是在先农坛。所以工体不败是从那个时候喊的。

    颜强:那个时候等于联赛不在工体,对外比赛 。

    陶伟:打米兰,打阿森纳。

    颜强:陶指导?你当时是在青年队?

    陶伟:我当时没有,当时我准备去巴西。

    颜强:哦,那时候在健力宝。所以说工体的传说应该就是从那些商业比赛开始的。

    魏翊东:那些商业比赛开始,才跟国安和工体之间建立了某种特殊的情感纽带,之后到1996年国安需要一个更大的舞台,需要一个上座更满足大俱乐部的球场,从先农坛搬到工体以后这种情结就慢慢培养起来了,我记得我刚参加工作的时候,还在实习,没有正式进台,但跟台里同事已经很熟了,实习嘛,我们同事在工体转播国安队一场联赛,我那天没工作没任务,也没正式进台呢,我就拿着从小我看球那套装备,每个主场我都去的,脑袋上绑一个袋子,国安必胜,那时候吹喇叭,国安队吹锋号,还有那个喇叭,骑个自行车我就去了,经过那儿的时候“哎哎?小魏”,觉得很奇怪,好多北京男孩就是我这样长起来的。

    颜强:这对本乡本土的北京人有一种很强的乡土情结,但我们所看到的现在一个主场动辄四万人甚至接近五万人。

    陶伟:现在要将近五万人。

    颜强:这里面其实包含了很多新北京人,我们所说的北京其实并不仅仅是指能说地道北京话的,北京其实更是一个移民城市,它集中了全国大量的来自四面八方的人,甚至有一些非中国人士也是新的北京人的组成,这个工体它作为一个文化地标是不是也给很多人找到了一种城市的认同感?

    魏翊东:我相信是这样的,因为我们曾经提出一个概念,工体是北京最后的四合院。也叫最大的四合院。这个确实是我们在节目里经常会提,这个四合院其实是很有包容性的一个四合院,因为北京这座城市本身就包容了很多非本地成长起来的,非本地出生的人他在这里生活,在这里谋生,在这里成就自己。工体也一样,其实好多,现在我们赛后采访的时候你会问球迷,你觉得国安这场比赛表现得怎么样?“那还用说呀(东北话)”,他自己穿着国安队的队服,拍着国安队的队徽,他会在这里找到他在这儿的一种认同感,因为他已经是这个城市最明显的一个标志,就是国安。真的,我们会看到,在中国其它城市可能还少,但是在北京,穿着国安队的队服或者球迷观赛服上街,这是一种时尚,你看着这样的人从你身旁走过,可能我们也会投出一两分艳羡的目光,他以有这件衣服和我穿出来这件衣服为荣,这是一个铁证吧,证明这个球队对于这座城市的地位。

    颜强:没错,现在这种城市,尤其大的都市,可能城市各种综合症,压力越来越大,也许这样的一种文化上的一种认同感能够拉近彼此之间的距离,应该不仅是工体,其实现在广州的天河体育场……

    陶伟:我觉得现在应该就是北京跟广州这两个地方,上周我看到广州富力的时候还没感觉出来它有这么壮观,因为上周我感觉广州富力现在球市并不是很好,虽然广州富力这两年投入很大,又请来埃里克森,但并没有感觉出来它从球市上来说有很大的变化,但我去年在看广州恒大比赛的时候,我觉得它跟前两年……因为头两年我一直认为广州人对篮球比较关注,但从恒大一起来之后我觉得现在的球迷,也不光全是广州人了,也有一些外地的或者是外国人,也很多了,现在。

    魏翊东:我就讲一个故事吧,在国安开始发售套票的时候,当时有一个老人家给俱乐部打电话,说我想买一张套票,当时必须在网上注册你才能买这个票,“我想买一张套票”,那您就在网上注册吧,不行,我不会上网。您家没孩子吗?“我没有孩子”,“哦,那您就把您的身份信息告诉我们,我们帮您注册”,俱乐部也能做到这一点,但老人家说,我不是给自己买,我给我儿子买。“您不是说没孩子吗?”最后经过详细了解是怎么回事呢?老人家的儿子是一个铁杆的国安球迷,包括老人家自己也是,他儿子就在那件事情前不久出车祸身亡了。他要用他儿子的名字买一张属于他儿子的套票,这张套票可能是没人去的,但是他要摆在他儿子的灵位上。它是这么一种血脉亲情的故事。

    颜强:这个故事让我感觉跟前面说的老国脚江老先生的……

    陶伟:对,真的很感动。

    颜强:成为了他生活当中非常重要的部分。确实也是这样,我觉得像广州恒大这样的俱乐部它确实需要……它不仅需要有更长的时间方面的坚持,而且它需要让这些球迷跟它,不光是共喜,还要有同悲的精神。我觉得一定意义上可能一块经历这些不是很愉快的时候,反倒能加强彼此的认同感。

    魏翊东:从球迷的长成上面,现在有那么几代人,至少两代三代球迷是从职业联赛之初看起来的,伴随球队长大的,我还可以举个例子,今年国安队胸前的商业广告,应该说商业赞助合同还是价值不菲,还挺好的,它是怎么来的呢?它就是一个纯正的国安球迷,一个从东看台成长起来的小球迷领袖,他现在,他出生在1979年到1980年吧,他现在慢慢进入而立之年以后他已经成为社会的骨干、栋梁,他在自己的企业里拥有实力和话语权,于是他促成了这个广告的赞助,这是他成长起来以后以一个国安球迷的身份用商业模式给自己的母队带来的反哺,这个我觉得在其它城市里很难找到。

    颜强:但有一个话题不得不说,特别是对于非北京国安的球迷,对于工体的京骂,谁都逃避不了的话题,而且我感觉每一个中超赛季,势必会有一个时刻,也许在赛季初,也许在赛季中,特别是到了争冠、排名、较劲的时候,打一些关键比赛,肯定会有各地的媒体,包括北京本地的媒体会围绕这个现象进行各种各样的讨论,魏老师经历得特别多。

    魏翊东:对,每个赛季我都会被领导叫去开会,关于京骂的问题你们该怎么,用什么口径,咱们怎么去正确疏导。我觉得这个事儿呢,现在你堵是肯定堵不住的,只有梳理,去把它用另外一种形式疏导开,而我个人认为,其实这些年每年都在往好的方向在走,我们听到很纯粹的,很直接的谩骂声越来越少了,更多是球迷编的歌谣,用另外一种形式来达到自己的目的,已经有人会心的微笑了(笑)。

    颜强:所以对于工体的京骂,我觉得这不仅仅是一个足球话题,这更是一个社会性的话题,可能很多人平时积压的这种生活方面的一些情绪,它没办法发泄。

    陶伟:现在不光北京这么骂,好象外地也是这么骂。

    魏翊东:反正就是全国球场的很多口号都是先从工体响亮起来的。

    颜强:你们知道吗?有这样一种状况,不只在一个中超赛场发生过,两个球队,没有北京国安参与的比赛,比赛很沉闷,突然有人站起来喊了一嗓子,“北京国安是什么什么……”

    陶伟:这个其实也很正常,我记得我在马德里的时候看皇马和一个队比赛的时候,皇马球迷也会全队骂巴塞罗那,这个不光北京有,在国外也会有的。

    魏翊东:我觉得这也挺好。

    魏翊东:好多人问我,前两天我在节目里还说这个事儿,好多人问过我包括陶指也是,好多人可能也问过你,跟北京足球有关系的这些人,他们就会问,特别反对京骂的这些人,“你会带你的孩子去球场吗?”这好象是一个你根本就没法儿去回答的问题。我会让我的孩子去耳濡目染那些吗?我给出的回答是非常肯定的,我会,我一定会。为什么?因为骂人的声儿在哪儿都能听得到,但是球场给一个孩子的教育,给一个人的震撼,体育带给一个人的那种振奋感是只有在那儿能得到的,别的地方你拿不到。

    颜强:这段话值得鼓掌,确实,我非常认同魏老师这一点,我觉得带球场,带到一个大的社会环境当中,因为我们不可能在现代社会找到一个比球场还能够包容这么多人,250人以上是不是就得报备了,对吧?一个球场5万人仍然能够保持有序、相对比较健康,大家一块儿经历一个体育赛事,能够看到这么积极向上的一种健康生活方式,这是很好的一个成长体验。

    颜强:好象现场也有朋友有问题要问两位的。

    现场提问:魏老师您好,我的问题是问魏老师,还是延续京骂的一个问题,比如您是天津的队员,我是北京队,跟您比赛,您是天津队场上的队员,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魏翊东:你的意思是说我是国安的对手当中的一个球员?

    现场提问:对,您的感受是什么样的?

    魏翊东:我会是一个什么感受,这个我确实很难感受。但是我想,每一个跟国安交手的中超的球员,应该都会是很振奋的,这种振奋完全是因为我面对的是一个值得我尊重的对手,有可能是一个比我强的对手,我会比我平时要拿出一个更好的状态来面对这场比赛;其次就是,我如果是面对国安的话,我一定要付出比我平时更多的努力,因为你不这么做的话,你是不可能击败你面前这个对手的,我们看到上港是怎么做的,上港全场的那场跑动,跑动数据要超过国安,这个在国安的比赛当中,在中超里面是很少见的,他们这种完全拼透体力的抢逼围,最后才拼得了1-0的结果,所以你打国安不这么拼的话,拿胜利是很难的。这可能是某种球场权利。

    颜强:没错。而且有一句话我觉得说得特别好,“不对立不足球”。没有对立的情绪,足球本来就是一项竞技性的,有大量肢体接触的竞技运动,如果还不允许大家在情感,在情绪,在言词方面有这样的对立的话,我觉得球场的氛围会下降一大半。

    现场提问:陶伟老师我想问一下您,您过去两年在西班牙学了很多东西,但咱们目前这个联赛,包括足协杯,节奏对抗还有风格方面,和外国有很大差别,咱们的球员,如果要是像您给他们灌输一些战术方面的东西,可能在理解能力方面,包括体能方面,都要有一个提高才能完全接受,我想问您,您是怎么给他们灌输您在国外所学这些东西?另外还想问您一下,咱们国安是不是也有打算通过和皇马的合作,在青训方面也有一些改变?或者有什么进展?

    陶伟:首先他们有大批的孩子在踢球,在马德里这个地区,他们有80个同年龄的球队。

    颜强:80个?

    陶伟:他们还分马德里的东南西北队,东部地区有二三十个球队打,南部、西部、北部,到了最后的时候,每个地区取前几名再一起打马德里地区的联赛。我觉得好象是他们青少年的比赛数量要比我们成年队打得要多,所以你从这一点上来说就可以能够想到他们欧洲球员的成长速度有多快。而且我记得当时我们在巴西的时候,健力宝,我可以在圣保罗地区同150个职业球队打比赛,光是一个圣保罗地区,有150个职业球队,我觉得这在中国来说,很难做到的,那个问题你是问的?

    颜强:训练这方面的。

    陶伟:首先是每个运动员,从身体素质上来说就是不一样的,皇马这个球队每年5月底联赛结束,到8月底联赛开始,它有3个月的休赛期,他们会放一个半月的假,等于他们是放一个半月假,准备一个半月,但皇马这个球队他们也不像中国似的,因为我要给你拉到一个地方去冬训,参加准备期,因为皇马这个球队是靠这一个半月里面要给俱乐部创收的,所以皇马的准备期,他们只有五天,他们放一个半月假以后只能马德里训练五天,然后就飞到美国,飞到亚洲去打这些商业比赛,但是中国的球员,要是你先放一个半月假了,你肯定要有20天先跑,先准备体能,所以这些都是完全不一样的,不管是从球员来说,从国家来说,是完全不一样的。

    颜强:这就是完全不同的文化氛围之下,也包括这些人从小接受的足球培训比赛能力的提升。

    陶伟:而且皇马可能在这一个半月比赛前的准备期里面会给俱乐部带来几千万的盈利,但是在中国,一个半月里俱乐部要花钱,要出去训练,出去比赛,所以这也是不一样。

    颜强:好,谢谢这位的提问,同时也谢谢两位,让我们对北京足球的工体有了更深的认知,谢谢陶指。

三、论语:国安最爱“跟丫死磕”

    在现在的足球氛围当中如果没有对抗,特别是没有地域情结的对抗,现代足球将会变得非常无趣,“无对立不足球”,这应该是一句放之四海而皆准的道理,所以在各种不同的足球氛围中我们会看到各种非常地域化的呈现,也许是非常民俗化的呈现,也许会让客队的球迷,其它队的球迷感觉受到了攻击,当然这种攻击不是那么强烈,是保留了一定地方特色,相对来说比较温和的攻击。

    对于甲A年代很多人都会记住两个字,“雄起”,这个雄起其实是四川当地的一句土话,但这句土话,一句民俗化的语言,在足球场上传承之后变成了鼓舞本队加油的口号,在北京工体经常会看到这么一句话,就是我身后这件T恤上写着的“跟丫死磕”,这是非常非常民俗、非常口语的一句话,而且从民俗角度来讲会受到满清八旗的民俗影响,因为“丫”这个字在北京民俗文化中是充满着贬义的,而且围绕这个字你可以组成很多不同的口头禅,都是具备对他人人身攻击的一句话,但是“跟丫死磕”这句话在足球场上出现时球迷表现出的是一种有控制、有节制的一种攻击性,既表明了自己主队的立场,同时也不至于过分的攻击对手。

    下面还有一句注释,“国安有我,不服再来”,这是北京球迷自信的一种体现,而且这句话当中还含有一点淡淡的,北京话所说的“小坏”,或北京当地的一种幽默感,我觉得这样一种民俗化的地方对立的情结存在,从这句话透露出来应该让你感觉到足球在每个不同的地区就应该跟当地的文化相结合,就应该属于当地文化的一种组成部分,足球就是一种文化。

制作:网易体育&网易视频   时间:2014年4月18日 分享到:
|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  
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