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未来很长的一段时间内的国内外赛场,人们将在游泳池观看到尴尬的一幕:主管教练张亚东亦步亦趋地跟在孙杨的后面,而孙杨曾经的主管教练朱志根,则正专注地给弟子汪顺、邵伊雯等掐表。偶尔,他们会将不经意的眼光飘向对方,然后飞速转开,如被烙铁烫伤。其实,何止当事人,作为孙杨昔日的铁杆,作为朱志根目前倾注的全部期冀,汪顺已经明白,自己每一次的战役,已经不仅仅为自己而战……

前传:在杨哥的背影后面

"汪顺,帮我看看房间里那个快件到了没?哦,对对,好的好的。"挂下电话,孙杨看了看我,解释说这是自己的室友汪顺,"我们是一个组的,他蛮有潜力的。"那是2011年底,我和孙杨正在参加某小型的媒体采访活动。由于事情紧急,孙杨通过电话指令安排了一切。尽管隔着长长的电话线,我仍然可以感知到电话那段的温暖和雀跃。

汪顺与“带头大哥”孙杨曾在朱志根指导带领下共同战斗

孙杨、汪顺,这是我比较常见的体育界带头大哥和跟班小弟的故事,大哥经过奋斗像太阳一样光芒四射,而小弟则甘愿为其拎包,亦步亦趋地跟在后面因为榜样。这种场景,就如同当年我们采访吴鹏的时候,青涩的孙杨跑前跑后,为大哥拎包一样。生于1994年的汪顺就是这样的小弟。作为浙江强大的游泳后备军团中的佼佼者,2000年开始接触游泳的他起初并没有孙杨、叶诗文等选手的勤奋、刻苦和专注。由于性格顽劣,他一度被列入不受欢迎的运动员。好在他出色的身体条件弥补了他在训练态度上的缺陷,他来到了省体校。还是因为顽皮的原因,省队教练拒绝收下他,勉强给出的理由是"骨骼不适于游泳"。但在宁波方面的一再请求下,汪顺再次被勉强留下来。汪顺就这样一路混到2006年,和他同批次的队员不是读书就是转入省队,只有他,还在懵懂中在一线队伍的门外徘徊。

"这个孩子,我收下了,"朱志根终于毫无表情地说了一句,"我组里已经满员,我再申请一个编制。"当听到这个消息之后,汪顺和汤能能抱头痛哭。从此,汪顺和朱志根开始了多年的缘分。

或许这个插曲让汪顺明白了机会的弥足珍贵,或许是组里高手让他看到了努力的方向,在朱志根严厉而又细致的训练体系中,汪顺收起了自己顽劣的天性,很快成绩开始提升:2009年开始,他进入到中国游泳队二线队,得以前往云南海埂集训,此后又到澳大利亚进行了长时间集训。在2010年广州亚运会男子200米个人混合泳决赛中,16岁的他在两位日本高手的包夹中游出1分59秒72的个人最好成绩,为中国队获得一枚宝贵的200米个人混合泳银牌。一年后的2011年上海世锦赛,汪顺又作为中国男子200米自由泳接力队的头棒,帮助中国队拿到该项目的铜牌。

中国前国家游泳队总教练陈运鹏曾不止一次跟我说,一定要注意汪顺这个孩子:首先,和混合泳主要对手罗切特等相比,汪顺具有年龄和体能优势。第二,他的身体形态和线条都很好,1米90的身高符合短距离自由高大化发展的世界潮流(尽管他进家门都要弯着腰);第三,他的四种泳姿平衡。蝶泳非常好、200米自由泳出色。他最大的弱项是蛙泳和仰泳,但最近仰泳成绩也有提高。第四,他在名帅朱志根手下训练,接受了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中长距离训练方法。朱志根的赛前训练调整出色,在比赛能力和训练能力方面能实现良好的结合。加上他本身很好的调控和掌握技术的能力,他绝对不是昙花一现的人物。

而现国家游泳队总教练幺正杰也告诉我,汪顺能够出现,还因为一个原因他和叶诗文等在二线队训练。作为世界名帅,主帅奥托利用"金字塔"式训练手段的"提纯"法,即保证每周的训练中,用一定的比例进行比赛强度训练,同时更侧重于基础技术的雕琢,让汪顺受益匪浅。

但圈内人对汪顺的认可和赞誉,让他有些"翘尾巴",加之过于"有想法",让他在澳洲集训尤其是丹尼斯的魔鬼训练强度下有些过头,这些都影响了他在奥运会上的发挥。在伦敦,师兄孙杨大红大紫,他却在200米混合泳止步于前三甲。伦敦奥运会后,汪顺一度有些心灰意冷,朱志根给出的心灵鸡汤是从心里层面进行治疗,"一切慢慢来,他(汪顺)的蛙泳比较弱,但一年下来,也有了不小的提升。他的自由泳的划水方式,与孙杨相比基本如出一辙。"

何止是训练姿势。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训练场外,提起"杨哥",汪顺总是一脸的感激和憧憬。"在队里,师哥对我的帮助很大,他经常在训练中指导我一些动作该如何规范,自己训练也很玩命;生活中,我们也是很好的朋友。"汪顺说,"只要有杨哥在,我们就觉得心理特别踏实、特别放松;要是他不在,就好像没了主心骨。"

后传:为自己,更为了教练

总有一天,孙杨会不在他的身边,没想到这个时期来得这么快。

虽然自己的一些技术还存在缺陷,但是汪顺知道自己身上承担了太多的梦想

伦敦奥运会后,围绕在全民偶像孙杨身边发生的一些事情不绝入耳,包括他和教练朱志根之间的矛盾。在各种有鼻子有眼的消息中,汪顺只能保持沉默。2013年世界锦标赛之前,孙杨正式决定担飞,由新人主管教练张亚东带领前往香港,汪顺终于明白:自己,需要独当一面了!

在世锦赛前,国家游泳馆,我和汪顺、朱志根有过一次一对一的深谈:"汪顺这个小孩确实有天分。"朱志根说,"从2006年就给他的一些比赛机会,针对他的身体情况和技术特点,主攻400米混合泳和200米混合泳。通过这几年的训练,我觉得还是有效果的,每个项目都有提高,最近200米自由泳、200米蝶泳、200米混合泳等的成绩,在世界排名上也比较靠前。他的特点是四种泳姿相对比较平均,比较突出的有自由泳,现在200米自由泳是44秒14。我的设想是到了2016年奥运会,除了主项混合泳,200米自由泳也能创造一个奇迹。"而面对我将汪顺和中国菲尔普斯的比较,朱志根也并不介意,"汪顺和菲尔普斯的参赛项目比较接近,当然我知道他的偶像是罗切特,这对他来说,也是一个促进。"到了汪顺这边,他明显有些恐慌。他先是做了一些自我检讨,承认前一段有些小富即安,以及自己对生活上没有严格管理。"现在相比较以前更加成熟一点,应该会更加好的管理自己。自觉性会提高了很多。"

对于我抛出的中国的菲尔普斯话题,他明显一愣,肯定地说,"那肯定有激励作用,毕竟菲尔普斯是我的偶像。就像他们说张琳是水上的刘翔一样,这对自己是一个很努力的方向。"在结束所有的话题之后,他跟我开玩笑说,自己惊出了一声冷汗。

在朱志根的设计中,巴塞罗那世锦赛主要以调整心态为主,但比赛中,看到自己有机会冲击奖牌,汪顺并没有调整好自己的心态,再次以0.56秒之差错过了登上200米混合泳领奖台的机会,不过他第四名的成绩已经是中国男选手在该项目上的最好成绩。在世界锦标赛后,汪顺和朱志根经历了一系列戏剧性的事件:杨哥回归,杨哥离去。官方给出的解释是朱志根甲状腺炎和糖尿病加重,需要休养。一边是兄弟,一边是恩师,在公共场合,汪顺一直没有发表言论。但熟悉的人,汪顺今年澳洲训练发狠了:每天5点钟就下水,晚上八九点钟离开,每天上万米的训练量,一百多次的训练量,他都坚持下来了。这其中,包括持续一周的狂风暴雨,导致黄金海岸室外泳池的水温比较低。每次训练课中途,他和队友出水上洗手间,都是冷得双手紧抱身体。但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环境下,他还在友谊赛中取得了两块金牌。

"这个小孩自己是很要的,包括文化学习,确实是一个很好的天才。"朱志根承认,自己在和他的交流中,明确提出了将他打造成世界级选手的要求。在若干年前,他也曾表示,要帮孙杨打造一颗"世界冠军的心"。而在好朋友、央视记者张朝阳看来,汪顺更多的,是感恩。"他平常有点闷骚,对父母很孝顺,每次回家都抢着做家务。对朋友很有爱,组里的队友,有什么心里话了,都会跟他说。"张朝阳说,"但最近,明显感觉他成熟了。"

汪顺曾给张朝阳透露过一个细节:运动队有运动员灶,老朱每次吃饭都吃得比较少,比较快,但他都会多拿一些水果、酸奶等打包带回去。"我当时不知道为什么,"汪顺含泪说道,"等到我们午休完下午训练前,朱指导将酸奶送到我们手里,我才明白:他在用自己的方法,为我们训练提供营养。我们下午的训练,全靠它来支撑了。由于队里审批流程比较繁琐,他从来都是自己上淘宝网给我们购置各种训练器械。他当组里的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孩子,都一视同仁,每天第一次敲响房门的是他,最后一个关掉游泳馆灯的也是他。游泳就是他的生命。""作为我们,要用成绩来报答朱指导,而不是平时要怎样怎样,我相信这是最能够令他欣慰的了。"汪顺说。

但对于汪顺来说,自己要完善的很多。感觉自己在转身还有到边两个环节上还是存在一些缺陷,之前的训练对这些细节缺乏重视,仰泳和蛙泳还有完善的空间,他自己平常也会观摩罗切特这些高手的比赛录像,吸收潜泳腿等先进技术。即便是这次亚运会,奥运200米混亚军、日本的荻野公介1分56秒的成绩,对所有人都是一个震撼。"他是我的一个追赶者,我渴望达到他的层面。"汪顺说。

低调而感恩的汪顺,或许在这两年,会给我们一个意想不到的惊喜。

尽管被人们冠以“中国版菲尔普斯”的名号,但是汪顺清楚地知道自己还有一些缺陷,唯有努力的训练能帮助自己走向更大的成功。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