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56

孙杨挑衅"朴选手",没有错的大咖秀

用一连串的嚣张话语来对老对手进行“挑衅”,孙杨出演的这一出“真人大咖秀”,不应再被当做没有教养的表现,而是现代体育的经典。

  • 编辑/Max 文/阿珂

挑衅只是一场真人"SHOW" 孙杨开中国运动员先河

孙杨在为亚运会拍摄的广告中操着一口并不标准的韩文隔空叫板韩国“海洋男孩”朴泰桓,成为中国第一个在大众媒体中“下战书”的运动员。孙杨这样破天荒的行为,被一些人贬斥为“狂妄、嚣张、没教养。”但事实上,这种嚣张的叫板在运动员中其实并不少见。

哈登自称“哈基石”,巴神狂言自己仅次梅西C罗,体育圈从来不乏张扬的例子。而说起“嚣张”,拳王阿里一定是无法被忽视的。他曾自我标榜道:“当你能胖揍这个世界上的任何人,你不会知道什么是和平。”事实上,在阿里的口中,所有的拳王都是可以戏谑的。他恫吓要把帕特森打得满地找牙,他咒骂弗雷泽丑陋猥琐。相比之下,孙杨对朴泰桓的“约战”则摆明了就是一场Show,并且孙杨的言辞比阿里可要温和多了。

广告里的孙杨用着并不标准的韩语向朴泰桓下了战书,还配上了韩文字幕。

一直被称为孙萌萌的孙杨,此番也算是本色出演。

该广告的四个篇章中,首先是回顾篇:孙杨用韩语将朴泰桓称为“朴先生”,并说道朴泰桓在上届亚运会打破亚洲纪录的成就令他十分钦佩,但随后话锋一转,“不过,那个纪录已经被我破掉了。”并与朴泰桓“约战”仁川;在随后播出的打赌篇中,孙杨先是用韩语问到,“朴先生,你觉得你帅还是我帅?你喜欢中国女孩还是韩国女孩?”而第三个赌是,谁将赢得亚运金牌,赌注是一顿烤肉。

在第三篇赞美片中,孙杨列举了朴泰桓的一系列成就,将之称为“韩国的骄傲”,并提到了仁川亚运会的游泳场馆就是以朴泰桓的名字命名的。但最后一句孙杨用韩语反问道,“可是,那又怎样?”最后是感谢篇,在这支广告中,孙杨悠闲地躺在泳池中一个西瓜图案的气垫床中,“朴先生,感谢你没有去演韩剧或者做歌星,感谢你一直努力做我的对手,谢谢你!还要继续努力啊。别让我赢得太轻松。”同个品牌的四支广告,都是一样的“约战”气氛。

时而中文,时而韩语,趴在漂浮的垫子上,穿着略显俏皮的“脚蹼”团成一团跳入泳池……孙杨活脱脱一个玩性未改的大男孩,把自己“孙萌萌”的一面表现得淋漓尽致,同时语气中又显现出对于战胜朴泰桓的绝对自信。

广告中的孙杨几乎完全本色出演,孙杨俨然是出演了一类时下最为流行的电视节目——“真人秀”。在人们对传统的广告审美疲劳的当下,这种不加包装的包装方式,反而更好地传达出赞助商想要传达的理念。而这也成了许多体育品牌和广告商们屡试不爽的手法。[详细]

"金牌机器"已成过去时 体制内运动员更个性化

如果时间向前推十年,人们恐怕无法想象有中国运动员会有如此“出格”的行为。但近些年,中国运动员的“个性化”越来越多的在国际赛场表现出来,曾经的“机器人”也开始展示出不各自不同的性格。而在二、三十年前,这一切还是不可想象的。

篮球名宿汪平毅曾回忆道:“70年代、80年代初,中国队队员和教练在国外比赛期间,几乎禁止一切采访。”虽然此后这个禁令被逐渐废止,但中国运动员缺乏个性却成为全世界人的共识。

即便是在已经比较开放的90年代,运动员依旧缺乏足够的言论自由。在“三从一大”的管理理念下,中国运动员连染个发、钉个耳钉都不准。冬奥会冠军韩晓鹏在体校时意气用事闯了几次祸,结果被校长屡犯勒令退学,幸好他的教练坚持不准才让他留下。

举国体制下,运动员被召集集中训练,像举重冠军林清峰这般连续六年多未见父母的情况比比皆是,在封闭式的训练环境中,运动员的个性被扼杀。而那个年代的冠军们,赛场上是优异成绩的创造者,赛场下的言行品性也堪称“楷模”,她们代表着体育界的“完人”形象。

中国传统文化排斥炫耀、挑衅和各种秀,但世界正在变得“扁平化”,时代不同了,人们热衷于向外界做个性表达。以刘翔、林丹为代表的80后运动员们,已经一次又一次地刷新着人们对于体制内运动员的呆板的印象。

运动员都早已不再是比赛的机器,而变成色彩鲜明的符号,一向呆板的中国运动员逐渐变得鲜活起来,最常见的当属在媒体面前高调谈论自己的感情生活。情侣携手亮相公开场合,或者在网络平台大晒甜蜜合影,林丹更是在2007年全英公开赛的颁奖典礼上献花并亲吻谢杏芳,这一幕也成为经典。而2012年的伦敦奥运会上,林丹再次战胜老对手李宗伟,BBC在赛后赞叹道:“林丹的个性非常张扬,而李宗伟有点内向。林丹的性格像纳达尔,他从不掩饰自己的情感。”

而更“叛逆”的是,林丹被网友在比赛视频中发现爆粗口,在微博上更是激发出各路网友的想象力,争相猜测超级丹到底说了什么,戏称他在说“八个避孕套”。与此同时,林丹身上的五处文身也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右手手臂双F,代表着对(谢杏芳)爱情的忠贞;左手上臂的十字架,代表着对信奉基督教的外婆的感谢;颈后的“LD”,则代表他自创的体育品牌;左手臂上一串五角星,代表自己的全满贯。

图为林丹参加节目《十二道锋味》,与谢霆锋合影。林丹无疑是国内个性鲜明的运动员的代表。

而乒乓球奥运冠军张继科,不仅在2010年鹿特丹世乒赛后,战胜王皓夺冠激动得撕裂球衣的一幕,更是骨子里就有叛逆的“前科”。16岁时张继科就因严重违反队规而被除名,2009年“直通横滨”选拔赛,他还因为不听教练的暂停指令而被刘国梁狠批。

在国际赛场上,中国运动员也正在打破世界对中国的刻板印象。手握两个大满贯冠军的李娜,每逢采访时的妙语连珠、调侃丈夫姜山,已经让她成了最受欢迎的网球选手之一;而体操奥运冠军冯喆,更是俨然成了最会编段子的奥运冠军,和得过奥运冠军的人中最会编段子的。

随着冠军们越来越接地气,90后的运动员们,则是更渴望着发出自己的声音。拒绝千篇一律,成了90后运动员的标签。早在两年前的伦敦奥运会,朴泰桓(生于1989年9月)就曾经对孙杨放话,“孙杨参赛是个错误,他只能衬托我的速度”。而在本届亚运会,孙杨以这样一则略显挑衅的广告回敬,不仅无可指摘,更像是赛场之外,孙杨一次诙谐幽默的“复仇”。[详细]

体育本身即真人秀 作秀"拯救"亚运会达双赢效果

体育本身就是竞技+娱乐

体育本身就是竞技和娱乐的结合,尤其在电视转播如此发达的今天,体育比赛就是一场真刀实枪的“电视真人秀”。体育迷观看体育赛事,追求的就是体育比赛的戏剧性。而现代体育,通过高度的商业化运作,类似孙杨挑衅朴泰桓这样的赛事预热和软营销,无疑更加放大了体育比赛本身的戏剧性,让体育赛事变得更加好看。

皇马和巴萨的西班牙德比就是最好的例子。西班牙最大的两家球会,巴萨和皇马是足球世界中百年来的死敌,每每两队交手之前,铺天盖地的新闻和宣传视频就会吸引全世界球迷的眼球,各路媒体、赞助商都会尽一切可能地放大两者的对立,仿佛世界大战将至一般。尤其是两队的当家球衣梅西和C罗,两者的“球王PK”早已被包装成了当今足坛最高规格的争夺,两人的争夺已被无限地放大,两人之间任何的交集都会成为媒体镜头的焦点。

梅西和C罗的“球王对决”,也是商业包装的产物。

在国内的职业体育方面,邹市明转入职业拳坛,无疑也是一次经典的商业化包装。尽管贵为奥运会冠军,但是在职业拳坛,邹市明却是不折不扣的菜鸟。但2013年,邹市明在澳门进行了他转入职业拳坛的第一场比赛,他的首秀酬金高达30万美元,而对手的出场费就是一般新手的400美元,两者竟然相差750倍。

在赛前,邹市明团队的对这场比赛的包装可谓无所不用。澳门海关的出口处有邹市明的大幅海报,中巴车里有拳赛的宣传视频。而在比赛的承办地威尼斯人酒店外围两块巨大的大屏幕上,每天都滚动播出一系列的广告宣传片,酒店的电视更是夸张到24小时循环播放团队为邹市明制作的一首MV。

不可置疑的是,团队所进行的所有包装都看重的是邹市明作为奥运冠军在中国市场的巨大影响力。而孙杨作为中国体坛如今炙手可热的运动员,长相帅气阳光,更是有奥运金牌在手,多项世界纪录加身的他,无疑是一场真人秀“最佳男一号”的不二人选。

作秀带来双赢 孙杨和亚组委皆赢家

对于孙杨而言,这一系列广告则更具积极效果。以前孙杨给人的印象太“奶油”小生,是个动不动就哭鼻子的大男孩,加上此前曝出的一系列丑闻,孙杨的形象一时间跌至谷底,人们对他的关注,更多的集中在了赛场之外。而此番又酷又拽的行为,则凸显出孙杨的勇敢自信,作为国内首个下战书的运动员,也让孙杨有了一种敢为人先的男子气概。而在体育比赛中,很多时候“认为能获胜就能获胜”,日本蛙王北岛康介在2008年北京奥运前忽视所有对手的存在,“我就是冲着世界纪录来的”,事后他表示正是信念给了他力量。

另一方面,这则广告的轰动,炒热了孙杨与朴泰桓的对决,让这场对决有了空前的关注度,亚组委无疑非常欢迎这类赛事预热和软营销。孙杨的所作所为或许“离经叛道”,对于影响力日渐式微的亚运会来说,这是一个绝妙的宣传推广。这场show为“孙朴大战”吸引了无数眼球,也就意味着为组委会赚足票房。[详细]

结语

中国人讲究“温良恭俭让”,但也讲究包容。因此,允许孙杨这样新一代的运动员表达自己的个性,允许创新的表现手段促使让体育竞赛更加精彩,这样的包容,才是一个大国当下最该“讲究”的讲究。

您认为第956期零度角制作如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