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联赛的发展,表现为不同波段的爆发式增长,也有突然性的爆发式收缩。其爆发点往往与整个中国足球的环境相关,换句话说,职业联赛与同一时期中国足球荣誉与共。
20年的职业联赛历程,基本上可以分为三个时期:1994-2002年是联赛起步发展。职业化初期虽然粗糙,但改革已经是人心所向,因此孕育着一种天然的生命力。1994年4月7日,全新冠名的足球甲A联赛在成都正式开幕,开启了中国足球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大批球迷涌入曾经门可罗雀的体育场,为自己支持的球队摇旗呐喊助威并挥洒热泪。从“抢逼围”到“成都保卫战”,职业联赛的起步生机勃勃,并很踏入发展快速通道。
这一段时期,中国男足国家队也受到各地球迷热捧,职业联赛打造的郝海东、范志毅、马明宇、魏群等赫赫有名的国脚一时间红遍大江南北,那一时期的国家队尽管没能打进世界杯决赛圈,但却被球迷认为是史上最强的一代。2002年,职业联赛冠名费达到顶峰,同年中国男足在神奇教练米卢的率领下进军韩日世界杯,实现了中国几代人走出亚洲冲向世界的梦想,谁也不能否认,职业联赛在中国足球实现这一历史性突破中的重要作用。
然而好景不长,中国足坛乱象丛生,假赌黑等丑恶现象大行其道,不健全的联赛制度引发的各种问题开始暴露。此外,中国足协经常以行政手段强制干预职业联赛,引发重重矛盾和混乱。足协急功近利地维护国字号球队长期集训制度,甚至不惜随意改变联赛赛制、升降级制度和竞赛日程。种种闹剧的结果是,2003-2010年间,联赛冠名费和国家队战绩逐年下降,2005年联赛甚至出现了“裸奔”情形。
痛定思痛,在中国足球陷入历史最低谷时,有关方面掀起了大快人心的反赌扫黑风暴,前足协贪官,裁判界的黑哨,唯利是图的球员和俱乐部工作人员身陷牢狱。在中国足坛大环境变得干净之后,再加上中央高层的关注,中国足球、中超联赛再次获得众多企业的青睐。从2011-2013年,中超联赛开始逐渐回暖,球迷重新回到体育场,赞助商纷纷解囊,投资人也加大了投资力度,尽管中国国家队战绩依然不高,然中超联赛的重新复苏让人看到了中国足球的希望。
从品牌价值来看,中超联赛与中国国家队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这是一个仅有20年职业联赛历史的国家不可避免的情形。中国最早期的球迷都首先是中国国家队球迷,将职业联赛与国家队比赛完全脱离来看,既不现实,也不合理。在中国国家队有世界大赛,或俱乐部外战成绩不错的时候,职业联赛的价值也随之显著提高,2002年中国队打进世界杯和2013年恒大亚冠夺冠都是如此。职业联赛最终的消费者——球迷,对于联赛的消费需要在不同时间段得到提升。若长时间没有高水平的外战刺激,只会让消费者对中超联赛感到乏味,失去兴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