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14

延边精神比亚冠冠军更重要

这里有最狂热的球迷,有最悠久的历史,还有一群把踢足球当做梦想的孩子。在金元足球大行其道的今天,请听巍峨的长白山给你讲述比胜利和冠军更加动听的故事。

  • 本文采编/Pbb

为足球愧对病重父母 生死相随!延边死忠诠释不离不弃

372天,从降到中乙到冲超成功,延边书写了中国足球历史上一段新的传奇。但如果只把目光的焦点停留在“奇迹、逆袭”这样的字眼上,这个故事注定很快就会被人们所遗忘。比起成就这段传奇本身和它产生的原因,延边这个百年足球之乡里孕育的足球故事也许更值得你驻足聆听。

延边的朝阳川机场并不大,作为一个国际机场,走下飞机的旋梯还需要在停机坪上步行一段才能走到机场大厅。作为中国唯一一个朝鲜族自治州,延边214.6万的总人口中接近4成都是朝鲜族,满大街随处可见的朝鲜语很容易让人产生到了韩国的错觉。中朝俄三国在这里交界,每年都有超过40万延边人到韩国、俄罗斯等地务工,他们的汇款是当地很多家庭的主要经济来源。

延吉是延边朝鲜族自治州的首府,在这里,5元的出租车起步价几乎能带你到市区的每一个角落。一旦夜幕降临,酒精是这里永远的主题:铺满辣椒的明太鱼和冒着热气的狗肉火锅配上本地生产的冰川啤酒,不醉不归。除了酒精,足球就是延边人生活的全部。一个人口只有65万的县级市,本赛季每个主场都有超过2万人到现场呐喊助威,若是把这个比例放到北京,需要10个工体才能坐得下。

一见面,张彬独特的发型就告诉了我们他延边死忠的身份。

“足球就像血一样在我身体里流着,它是我最亲的亲人。”延边足球球迷协会会长张彬跟我们这样形容他对足球的感情。今年33岁的他平时的工作是二手房买卖和婚庆策划,但和足球相比,这些工作反而更像是业余爱好。“延边队的比赛我基本场场都去,每次下午3、4点的比赛我们12点半就会到球场,我们的10看台正对着阳光,一晒就是6个小时,每次都是嗓子哑了才出来,站太久了腿都迈不动。”

不光是主场,北京、大连、呼和浩特和哈尔滨等地都留下了张彬和他的远征军的身影。“对阵北京北控是我们今年第一次远征,一共到场2000多人,声势完全盖过了主场球迷。”本赛季张彬一共去了6、7个客场,费用基本都是自理。在去呼和浩特时,为了省下400元,他们一行人先坐火车到哈尔滨,第二天再转机到内蒙,但就是这样一趟下来也花了近3000元。“我自己也算过,今年为了看球大概已经花了3、4万,承受倒是还能承受,最大的问题还是时间。”

作为球迷会的会长,赛前筹划互动环节、准备幕布、排练助威歌曲,这些都需要他亲力亲为,一到比赛日基本都没有办法正常工作,每次客场远征更是要花掉3、4天的时间。张彬的儿子今年4月7日刚刚出生,但他从一周前就在筹划4月17日的首个主场比赛,白天都在球迷会里忙着;他的父亲今年年初在ICU抢救了20天,脱离了生命危险后不幸变成了植物人,母亲也因为脑梗一直住院,张彬只能每天花200元请护工帮忙照顾,晚上才有时间陪伴家人。

“对父亲来说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对媳妇儿来说我不是一个好丈夫,对儿子来说我也不是一个好爸爸。儿子以后还可以慢慢补偿,最让我觉得对不起的还是父亲。”说到此处,张彬的眼角隐约泛起了泪光,但他并不后悔自己为足球所做的一切:“虽然没有任何人强迫我,但足球在我身体里像血一样流着,我已经把它当作了我的父亲、我的儿子、我的亲人。”

不仅如此,张彬还为自己6个月的大儿子计划好了未来——踢进延边队。“中国足球现在环境的确不好,但不好难道就不支持了吗?这一代踢不好就等下一代,实在不行就自己培养出一个踢得好的,因为我们是中国人。”

像张彬这样的故事在延边还有太多太多。

2000年11月,从甲A降级的延边敖东队把球队卖给了杭州绿城,消息传出,一名七旬老翁牵着一头牛来到了俱乐部:“这是我家唯一能耕地的牛,我把它捐出来,你们不要走了好不好?”

菜市场卖瓜果蔬菜的大叔大妈们为挽留球队也发起了募捐,多则几十,少则几毛,最终竟筹集了7500多块,在2000年,这不是一个小数目。

当时的延吉市球迷协会副会长金钟默,37岁被查出肝癌晚期,临终前最后一句话是:“延边走了,我也要走了,你们把我的骨灰撒在体育场上吧,我要永远陪着延边队……” 好友们遵从他的遗嘱,把他的骨灰埋在了延吉市体育场下。

74岁的朝鲜族老人李爱信,退休金只有2100元的她在今年6月底为球队捐款1000元,只为给队员们买西瓜解渴:“现在天那么热,运动员们踢球更热,我要用我的钱给队员们买西瓜,西瓜7毛8一斤,能买1000斤吧,其余的钱给队员买营养品。”

在甲A时期,即使当时延吉的人口只有二十多万,但场均上座已有将近3万人。为了看球,买不到票的球迷们纷纷爬到树上,甚至还需要提前“占树”。这些“树挂看球”的照片成了甲A时代火爆球市最珍贵的回忆。

……

“我的梦想就是追随延边队一生,无论它在中超还是中乙,只要延边还有球队,我就会一直支持下去。”采访的最后,张彬如是说道。[详细]

2500万险逼死百年足球之乡 假赌黑挡不住人才井喷

如果你是刚刚开始接触足球,可能很难理解张彬和延边人民对足球的这份爱。但对于延边人来说,足球的种子早在一百年前就已经在这片土地上播种开来,慢慢生根,发芽,参天蔽日。

有历史记载的延边足球之源可以追溯到1908年,当时聚居在延边的反日爱国者们认为足球能够团结朝鲜族移民,因此开展起了足球运动。到了1920年,延边已经有了10多支足球队。20世纪3、40年代,伪满洲国举行的10多次东北足球大会,延边有9次夺得冠军。

“足球之乡”的美誉来自于1956年,国家体委根据延边足球运动的悠久历史和发展现状,授予延边“足球之乡”称号。新中国成立以后,吉林省队里几乎所有球员都是来自延边的朝鲜族,1965年还获得了全国甲级比赛的冠军,贺龙元帅在60年代访问延边时指出,“延边队要学习中国队的技术,中国队要学习延边队的良好风格。”

文革的动荡也丝毫没有影响延边人的足球热情。1994年的甲A元年,以吉林三星为冠名的延边队成为中国足坛首支外资赞助的队伍。1997年,韩国教练崔殷泽率领延边队连续9轮不败,最终获得了甲A第四名的队史最佳战绩。1997年8月3日,延边队主场曾经2球领先大连万达,险些将他们的55场不败提前定格在46场,郝海东和王涛连追两球才得以全身而退。第二年,在一场大雨中,延边1:0掀翻了大连万达,从此开始上演专宰领头羊的神话。1999年,在5次面对联赛当时的领头羊时,延边保持了4胜1平的不败战绩,并在主客场双杀辽宁,直接导致辽小虎职业联赛首冠梦的无限期延后……

但在那个中国足球最黑暗的岁月,延边队也逃不过“假赌黑”的魔爪。1998年8月9日,延边敖东客场在先入一球的情况下遭遇“特殊照顾”,最终1:2被前卫寰岛逆转,中场核心高钟勋在走向更衣室的通道内愤怒的喊出了一句“中国足球没戏了!”,被摄像机镜头永远的纪录了下来。

延边球迷也愤怒了,上千名球迷上街示威游行,他们举着“黑哨继续横行足球永无天日”条幅,高喊着口号,在延吉市内转了一圈又一圈。在如此声势浩大的口诛笔伐面前,中国足协只能放下高高的架子低头认错,时任中国足协主席王俊生在电视上公开道歉,并向延边球迷认错,而那场比赛的主裁王燕春也被禁哨一年。

那是延边足球最辉煌的时代,但也是最困难的时代。由于经济水平落后,州体育局根本负担不起征战甲A一年3000多万的支出,要知道,这相当于当时延边一个县一年财政收入的一半。

2010年,凭借朴成的出色发挥,延边获得中甲第三,并在主场0比0逼平了当年的冠军广州恒大。

新世纪的头一年,延边队降级了。当时俱乐部已经负债近千万,由于敖东集团也打算退出足球,延边连打甲B的经费都拿不出来,这才有了上文中老翁捐牛的故事。2500万,甲B的资格和整个一线队就这样卖给了杭州绿城,这笔收入在还清了债务之后,成为了延边青年队征战乙级联赛的启动资金。

好在延边最不缺的就是会踢球的孩子,4年之后,延边获得中乙亚军重返中甲,随后便开始了在中甲风雨飘摇的十年。由于体制和资金这两个老大难问题无法解决,这段时期延边的人才流失十分严重:朴成、金敬道、池忠国、崔永哲……在中超和中甲的赛场上,从延边走出来的球员几乎可以组一个队,而且还都是延边最优秀的苗子。

但还是这句话,延边最不缺的就是会踢球的孩子。百年的足球积淀和甲A初期的火爆球市让一批又一批的孩子走上了足球场。对于他们来说,踢足球并不是一个任务,不是一个职业,而只是发自内心的快乐源泉。

在延边,一千个踢足球的孩子里有一个成为了“朴成”,而剩下的,则成为了九百九十九个“张彬”,与延边足球一生相随。[详细]

延边打造最强青训体系 候鸟南飞!3千公里跋涉为哪般?

“你最喜欢的球员是谁?梅西。国内球员呢?郑智。你以后长大了想干什么?踢足球。”

延吉的足球场边,我们采访了许多正在踢球的孩子,以上的对话被重复了一遍又一遍。在惊讶于梅西和恒大队长惊人影响力的同时,我们也被这些少年淳朴的梦想打动。踢足球,这就是所有延边孩子心底里最大的愿望。

延吉市建工小学,这个培养出金敬道的朝鲜族学校是延吉小学足球领域里的当之无愧的霸主。他们把足球作为校园特色已经超过30多年,先后荣获过全国“小甲A”足球冠军,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冠军杯赛吉林赛区冠军,并代表吉林省获得过全国第五。

其实对于小学生来说,这些成绩并不重要,更重要的是培养他们对足球的兴趣。学校近千名学生全部都是朝鲜族,而他们的父母几乎全部都在韩国务工,对于这些留守儿童来说,足球就成为了他们最好的朋友。

来到学校时,刚好碰上学生的课间操休息,随着音乐响起,千名学生人手一个足球,做起了传说中的“足球操”。《足改》方案公布后,全国各地的中小学校园里蜂拥出现了各种足球操,被网友舆论痛批“政绩工程”、“形式主义”,但对于建工小学来说,他们的足球操绝非如此。不仅早在2012年就已经开始推行,而且在5分钟的足球操之后还有15分钟自由活动的时间,可以在操场上自由驰骋。

同时,建工小学在多年前就已经自己编写了不同年龄段的足球校本教材,每周保证学生的体育课中有一节足球课,在校期间足球总课时达到380学时,相当于每个从这里毕业的学生都接受了250小时以上的足球训练。

在延边冲超成功前,网易体育走进了延边的校园,为你还原最真实的延边足球。

就是在这样的沙土球场上,延吉五中一路杀进了“谁是球王”的全国八强。

兴趣普及这个任务已经很好的完成了,至于那些最拔尖的小球员,以延吉市五中为代表的一批足球重点学校每年都有留给他们的特招名额。在去年“谁是球王”的比赛中,延吉五中作为“东北球王”挺进了全国总决赛。

可当我们走进这支全国八强的校园,率先映入眼帘的却是一块由沙土铺成的“土球场”。“总决赛上球员们没有发挥出自己最好的水平,因为平时训练都在土场,到了北京一下踢那么好的场地他们都不太适应。”去年带队参加总决赛的崔光胜教练说道,今年他被调到了延吉市体育局工作。“每年都会带他们到北海冬训40天左右,已经持续了很多年。”

从延吉到北海,直线距离超过3000公里,每年延边州都会组织全州的足球精英到北海训练,一是避开延吉寒冷的冬天,二是北海作为全国冬训的基地,能让延边的孩子们向来自全国各地的队伍学习。长途跋涉固然辛苦,一个人7000元的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支出。小学球员的费用全部由州里负责,到了初中以后都需要自理,这一大笔开支也确实难住了很多优秀的苗子。

和小学不同的是,初中生的学业压力变大,踢球的孩子们在这个阶段出现了分水岭。一批孩子会被延吉市和延边州体校挑走,进而进入延边队的梯队、一线队;还有些孩子也可以选择竞争延边一中12个足球特长生的名额去读高中,延边一中和北理工有合作,每年有3个特长生的名额,未来也有希望从大学校园里走上职业足球的道路。由此,一条清晰顺畅的足球发展路线图已经呈现在了我们面前,校园足球和职业足球之间建起了一座看得见摸得着的桥梁。

除了拥有一条通畅的发展渠道以外,延边完善的联赛系统也给了孩子们丰富的比赛锻炼,帮助他们快速成长。以建工小学为例,每个班级都有球队,上半年会举行7人制的“校长杯”比赛(杯赛),下半年会组织全校的足球联赛,选拔出来的校队会参加全市、全州的“校长杯”赛。初高中则变成11人制的比赛,每年全州的“市长杯”有超过50所学校参加,参赛球员近千人。

当然,对于延边的青少年足球来说碰到的难题也不少。首先就是经费,五中的沙土球场换成人工草坪的费用只能学校自己负担,可一直苦于找不到经费来源;建工小学去年花在足球上的费用就有30万,也基本靠学校自己解决。其次,学校的体育老师很多都不是足球专项的教练,大多只是凭着一腔热血和自己的经验在教学,缺乏专业教练的指导。同时,由于缺少全国范围的联赛,球员的发展遇到了瓶颈。“我们的球员在延边已经是最强的了,在吉林省也只输给亚泰的梯队,很难遇到高水平的对手,可惜没有全国范围内的联赛让他们去提高,每年只靠北海的冬训让他们见见世面。”崔光胜无奈地说。

但中超的到来无疑对他们每个人都是个好消息。“足球要发展,青少年必须要抓好,这个观点我们很明确。”延边州体育局副局长于长龙向我们保证,“除开富德保险3年6000万的青少年专项资金,延边未来每年对青少年的投入不会低于一千万。”

在遥远的伊比里亚半岛上,有一头名叫毕尔巴鄂竞技的雄狮,靠着一群来自巴斯克地区的人,闯入了欧联杯的决赛,距离欧洲之巅只有一步之遥。

也许我们已经可以开始期待,若干年后,有一头来自长白山下的东北虎,虎啸亚洲。[详细]

结语

对于中国足球来说,比起高高在上的亚冠冠军,可能更需要延边这样足球传承。今年出台的《足改》方案里明确指出,要努力打造百年俱乐部。而延边人早已用实际行动告诉了所有人,一个百年足球之乡真正的模样。

您认为第1114期零度角制作如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