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角度

不一样的体育视角

第827期

20岁申花上演
"爸爸去哪儿"

Lee

责任编辑

Lee

0

2013年是申花俱乐部满20周岁的一年,但这个20岁的周年对申花来说却充满了不如意,近日申花提交了迁移昆明的申请,这张“上海名片”险些画上了休止符,曾经财大气粗的豪门为何变成了不知“爸爸去哪儿”的屌丝,朱骏导演的种种闹剧究竟会触动谁的神经?

历史-朱骏投数亿却变“养父” 国企不作为坑害申花

球队利好时,政府强势介入促申花“国企化”

1993年底,上海申花俱乐部成立,属于股份制企业。之后的几年,申花俱乐部的运营非常不错,创造了不菲的经济效益,并且在1995年拿下了联赛冠军,从那时开始申花的知名度和品牌价值在逐步攀升。FIFA官网就曾指出“申花创建一个令人着迷的足球品牌,并赢得球迷的心。”2000年初,上海新世界集团有限公司等七家上海大型国有企业共同参股组建新的上海申花股份有限公司。球队之所以保留了“申花”的名字,据说是股东们认为这一名称拥有巨大的无形资产。

 

2001年12月19日,由上海广电(集团)有限公司,上海文化广播影视集团,上海市黄浦区国有资产总公司三家单位对原上海申花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进行重组,成立上海申花SVA文广足球俱乐部有限公司。球队则称上海申花SVA队,这只球队夺得了末代甲A的冠军(2013年因假赌黑问题被足协剥夺)。

球队利空时变“不良资产” 国企股东袖手旁观

2007年,上海申花经历了又一次的资产重组。经过几个赛季后,虽然上海SVA队拿到了一个联赛冠军,但是巨大的投入也让集团无法承受。加上集团本身经营存在问题,所以他们急于将球队出手,这种情况下朱骏被推上了前台,也就有了联城和申花的合并。

 

对于股份的问题,各方均是保密,当时的报道称朱骏以1.5亿买下了申花的股份。也有消息称,因为上海SVA不堪重负,急于将申花这块烫手山芋出手,所以以象征性的1元价格让朱骏接手。不过后来朱骏进行了解释,当时合同规定,朱骏如果3年内对球队的总投入达到1.5亿人民币,那么持股比例将增至70%以上,而刚开始他的股份是28.5%。这一条规定,也成为了之后股权转让的关键。

 

从2009年开始,朱骏和其他股东就股权转让的问题,进行了无数次的谈判,希望能够履行当初承诺将自己股份增至70%以上的承诺。但是,除了朱骏之外,申花的另外几个股东,都是有国企的背景,股权的转让牵扯到国有资产的转让,尤其是在第二套领导班子上任后更无人愿操作此事。

 

对于申花,朱骏只是有着养育的名,却并非法律意义上的“家长”。但国企股东虽未参与实际运营,却把控着大部分的股权。这样,有着20年历史的豪门不但不知道“爸爸去哪儿”,连“爸爸在哪儿”、甚至“爸爸是谁”都不知道。[详细]

抗争-朱骏逼宫国企 不择手段还是无奈之举?

逼宫1:朱骏疑导演球员罢训 俱乐部沉默引骂声一片

2012年10月15日下午,上海申花近20名球员以身穿休闲服在跑道上走一圈的方式,来宣示他们的“罢训”行为。不过,事情并没有那么简单,很快有媒体指出,这是朱骏导演的一出闹剧,为的就是给几大股东施压。

 

对于球员的罢训,申花俱乐部官方也是出奇的冷静,并且拒绝接受采访。当然,俱乐部更是没有对于罢训的球员进行任何的处罚,但这样的沉默却引来了外界的质疑,网友更是大骂这是一场“行为秀”。种种不正常的迹象显示,申花球员的罢训是朱骏的一种姿态。这之前的几天前,上海市市领导前往崇明基地看望了徐根宝的球队,表达了肯定和支持。相比而言,在围绕申花股权问题上,朱骏始终没有等到结果。

逼宫2:重金引德罗巴、阿内尔卡却成朱骏筹码

在2012年,朱骏不惜重金引进阿内尔卡和德罗巴,这也被认为是下一盘大棋,是朱骏和五大国企股东进行暗斗的一种方式。有媒体分析,朱骏是把声势搞得足够大,平台做得足够大,在引起世界足够的关注之后,所有的这些东西都将成为他手中的筹码。以前朱骏想去找人谈找不到人,现在他手里有了这3个大牌,5大国有股东不谈也不行了。

 

如果最终达不成自己的要求,朱骏可能走人,虽然申花队即使能继续存在,但阿内尔卡、德罗巴等大牌转身离开,对上海来说也是不太光彩的事情。另外朱骏也宣称,如果股权问题不解决,那么他只负责自己28.5%股权内的义务。实际上,此前国际足联判罚申花支付德罗巴1200万欧元违约金,已经达到了这种效果。

逼宫3:“上海名片”西迁昆明 朱骏最后的杀招?

近日申花西迁昆明的新闻闹得沸沸扬扬。朱骏既然拿不到想要的股权,那么索性让球队离开上海,对于上海足球乃至上海这座城市来说,这都是奇耻大辱。如果上海不想因此成为笑话,或许会被迫同意股权转让的请求,朱骏心随人愿。 即便股权转让依然无果,离开了上海之后,申花俱乐部能够得到更多经济方面的支持,朱骏也不需独自承担经济压力,对于他来说也是一种可以接受的结果。

 

此前,申花也曾经多次表示要搬离上海,2011年和2012年朱骏就曾以这种方式,要求有关方面解决股权转让的问题。相比于前两次,这一次朱骏的态度似乎更加强烈。[详细]

现状-中超仍是国企房企天堂 朱骏曾自曝即将退出

国企房企垄断中超冠军 2亿已成中超投入底线

中超的球队,主要分成三个阵营,分别是国企、房企和朱骏这样的民企。有国企背景的球队占据了将近半数,北京国安和山东鲁能是两支传统豪门,江苏舜天、长春亚泰、天津泰达也都实力不俗。广州富力、广州恒大、杭州绿城、武汉卓尔、河南建业都是房企老板支撑,他们都拥有强大的经济能力,资金不会成为球队的难题。据统计,上述球队中国安、鲁能在新赛季的投入将分别 达到10亿和5亿,而诸如富力、建业这样有着房地长背景的球队的投资也将达到2-3亿左右。2亿已经成为中超球队投资的一个底线标准。但这样的底线却让朱骏这样的老板难以应付。

 

而更重要的是,有着国企背景的球队有着足够的优势从地方政府获取政策上的扶持。而例如恒大虽没有国企背景,但其在地方政府的影响力也让其他球队羡慕。据报道,恒大建设恒大足球学校时曾被曝非法占用土地800多亩,但最后就此事的调查却不了了之,可见其在从地方政策中所获得好处。

 

通过分析中超各赛季的排名不难看出,中超联赛基本上是被国企和房企球队把持。从2006 年到2010年,中超的冠军被国企把持,现在恒大异军突起,冠军又成了房企的囊中物。其他的球队,更多只是陪太子读书。

2013中超仅一支球队赢利 朱骏或成下个王兴江?

与国企、房企球队的荣耀相比,其他私企老板支撑的球队,境况可能就要差一些。产生这种情况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经济能力,二是运营能力。现在的中超联赛,依然是以烧钱为主,难见真正的回报,即便是广州恒大也不例外。据报道,2013年中超实现赢利的球队只有上海东亚一支,而其所依仗的也是徐根宝打通的地方政府的人脉因素。国企不怕烧钱,恒大这样的大鳄不差钱,其他私企足球老板的日子就没那么好过,比如上海申鑫、辽宁宏运,包括明年升入中超的哈尔滨毅腾。

 

而朱骏公司的行业形态,也决定了他不可能像王健林和许家印那样,通过搞足球从地方政府获取政策红利,足球的广告效应也被极大地弱化。在中超联赛目前的赢利模式和造血技能尚未健全的情况下,像朱骏这样的民企老板,注定会踩进一个大坑。类似的故事在CBA也曾发生,那就是前山西队的老板王兴江,与朱骏一样,王兴江10年投入3亿元,亏损却达到了2亿,最后不得不黯然退出。而朱骏也曾称自己为“即将退出的老板”,“能明显感觉到我们今年确实遇到了一些困难,有些困难是以往没出现过的。至于俱乐部将来怎么发展,我们现在也没法给出准确的说法。”申花俱乐部内部人士说。 [详细]

结语

申花的股权纠纷实质上仍然是对中超职业化的控诉,朱骏的特立独行让很多人难以接受,却也从很大程度上拯救了申花……

您认为第827期零度角制作如何?
编辑:Lee| 策划:专题组| 撰稿:李寻欢 | 零度角微博
推出:2013.12.30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