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两事件坑苦俄罗斯 20月长跑结束阴霾不断
北京时间7月24日,国际奥委会对俄罗斯代表团是否有资格出战里约奥运会做出裁决——不对俄罗斯奥运代表团全面禁赛,俄罗斯运动员能否参加里约奥运会,将交由各个单项协会来裁定运动员的奥运资格。俄罗斯田径禁药风波自2014年12月起,历经20个月的马拉松长跑,终于落下帷幕。但整个事件带给俄罗斯整个体育届的阴霾却难以消散。

2014年的索契冬奥会,被俄罗斯的前官员声称是一场兴奋剂盛宴。
星星之火,来自美国。2014年12月3日,长居美国的俄罗斯女子800米选手尤利娅·斯捷潘诺娃与其丈夫维塔利·斯捷潘诺夫,也就是前俄罗斯反兴奋剂组织的一位官员向德国ARD电视台爆料称,俄罗斯田径界存在系统性使用兴奋剂的问题。相关纪录片的播出,让国际体坛炸开了锅,毕竟俄罗斯是世界田径赛场的强国,如果在俄罗斯田径界存在系统使用兴奋剂的问题,那么其过往数届世界大赛的比赛成绩,将难以服众。迫于舆论压力,国际奥委会(IOC)表态要对纪录片涉及的内容一查到底。
与此同时,国际反兴奋剂组织(WADA)成立了三人独立调查委员会,并由该组织前主席庞德牵头,经过长达一年的调查,三人小组于2015年11月公布了具体结果,宣称俄罗斯田径协会存在大规模使用兴奋剂的作弊行为,而具体行为由官员、工作人员及运动员本身实施。就这样,国际田联(IAAF)对俄罗斯田协全面禁赛,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执照也被吊销,其负责人罗琴科夫也被迫辞职。即便俄罗斯68名田径选手就此事向国际体育仲裁法庭(CAS)提出申诉,依然没有被对方打开通往里约奥运会的绿灯。
一波还未平息,一波又来侵袭。今年5月,前莫斯科反兴奋剂实验室前主任格里戈里·罗德琴科夫(现居美国申请政治避难)在《纽约时报》中刊登了声明,称在索契冬奥会中取得奖牌的俄罗斯运动员中至少有15人涉嫌服用兴奋剂。
7月17日,WADA发布调查报告,称俄罗斯体育部门在索契冬奥会之前直接控制、操纵、篡改了多瓶尿样的检测结果,调查小组有确凿证据证明这类行为得到了莫斯科实验室的支持。据此他们建议IOC考虑禁止俄罗斯代表团参加里约奥运会。
国际奥委会(IOC)马上召开紧急会议商讨对俄罗斯的裁决措施,有那么一个星期,俄罗斯人的心里是崩溃的,生怕奥委会真的会判斯拉夫人以极刑——里约奥运全面禁赛。不过还好,7月24日IOC宣布了对俄罗斯“兴奋剂事件”的判决,宣称只要俄罗斯运动员能达到特定条件,不会禁止所有俄罗斯运动员参加2016年的里约奥运会。
虽然具体裁决内容有将皮球踢给给单项委员会的嫌疑,但裁决既严格禁止包括告密者尤利娅等曾有服用禁药的所有俄罗斯运动员参赛,也留给了未服用禁药的俄罗斯运动员参赛的机会。从效果来看,国际奥委会(IOC)的此次裁决,尽可能维护了奥运会的尊严,也为里约奥运会的顺利开幕和进行,扫清了一大麻烦。
当然,没能将俄罗斯奥运代表团整体排除在里约奥运会之外,美国反兴奋剂协会显得非常愤怒,他们称奥组委留下了一个“混乱的烂摊子”。同时,禁止“告密者”和俄罗斯运动员尤利娅参加里约奥运会,在美国反兴奋剂协会看来也无疑是把今后所有的揭发者都挡在了门外。而俄体育部长穆特科则更加关注俄田径选手无法参加本届奥运会的命运。他表示,关于俄田径选手能否赴里约参赛的问题已经“画上了句号”,他们不能参赛让人痛心。但欢迎国际奥委会(IOC)的决定,并称将让运动员全力配合药检。【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