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角度

不一样的体育视角

第834 期

中国运动员
被逼归化日本

牛妖

责任编辑

牛妖

0

在2014年的日本乒乓球锦标赛上,10岁的张智和代表仙台少年俱乐部出战,击败了17岁的湘南工业大学附中高中生,晋级第二轮,创造了日本乒乓球锦标赛年龄最小的获胜者的纪录。这名中国少年已经申请日本国籍,有望代表日本出战2020年东京奥运会。 事实上,“出走日本”在中国体坛并不稀奇。

“归化日本”之风流行,篮坛5年7人入日本籍

“国球”历来有出走日本传统 何智丽不满让球愤而改投日本曾惹争议

归化日本并算不上一种新现象,历史上就有数位乒乓球运动员“出走”日本,何智丽势必是最具代表性的人物。这位前世乒赛女单冠军,因为在1987世乒赛上“让球风波”里并未听从教练组安排以3-0战胜队友管建华而引发矛盾。何智丽在1989年宣布退役后同日本工程 师小山英之结婚,后改名为小山智丽。在1992年宣布复出后,小山智丽代表日本出战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上击败邓亚萍摘金。而她赢球后便口喊“呦西”,更激起了中国球迷的不满。

 

同样“出走”的乒乓球运动员还有韦晴光。韦晴光曾在1984年助广西队夺取团体、男单和混双这三个项目的金牌。1991年时韦晴光前往日本打球,1997年时加入日本国籍改名为韦光晴光,他 还曾经代表日本征战2000年悉尼奥运会。

 

满丽曾是昔日中国乒乓球名将,1996年时还参加了中国队同世界明星队的挑战赛。1997年时满丽退役前往日本打球,在2004年时加入了日本国籍更名为金沢咲希。2006年时在日本乒乓球锦标赛里夺冠,在2008年世乒赛上助日本队夺取团体季军。女排运动员王娇2002年时加入日本籍改名为小山修加。她在日本的人气相当高,属于超人气偶像球星。王娇在2006年进入日本女排后便成站稳了绝对主力的位置,弹跳最高能达到3米15。

归化日本趋势愈演愈烈 近5年只篮坛便有7人入日本籍

近几年,尤其是2008年以来,大批篮球运动员“归化”日本。

 

1991年生于辽宁沈阳的张本天杰原名张天杰,父母是退役运动员,以在日本经营中华料理为生。2008年亚青赛的时候,张天杰入选了日本青年队,他也成为了首位被日本归化的中国籍球员。

 

1984年出生于天津的天津希,中学毕业后被选到岐阜女子高中留学,后来进入拓殖大学。身高1米90的她在2010年获得日本国籍,之后在2012年3月以替补身份进入日本女篮20人集训大名单, 备战伦敦奥运会世界落选赛。 2010年3月20日,日本篮球协会公布女篮世锦赛大名单。其中,曾效力WCBA山东与云南两支球队的李莎莎以“川村李沙”之名在列。

 

同样是2010年进入日本国家队大名单的还有男篮“青岛心”。青岛心大学毕业后,青岛心进入日本松下俱乐部打球并于2010年2月4日获得日本国籍。2010年5月18日,日本篮协官方网站上公布 了亚运会男篮集训名单,青岛心入选了日本男篮28人集训大名单。

 

杉山美由希原名李明阳,曾是2010年U17女篮世青赛中国队的主力中锋。2010年世青赛结束后不久,李明阳就被日本香颂化妆品公司俱乐部看中,并于同年10月前往日本。2012年5月,香颂化 妆品队正式向日本篮协提交球员登录申请,希望李明阳能代表球队参加日本联赛。[详细]

2008年以来被日本归化的中国篮球运动员

姓名 项目 换籍时间 原名
杉山美由希 篮球(女) 2012年 李明阳
川村李沙 篮球(女) 2009年 李莎莎
王新朝喜 篮球(女) 2010年 王岑静
天津希 篮球(女) 2010年 赵希
青岛心 篮球(男) 2010年 魏新
中岳晴香 篮球(女) 2010年 岳婷
遥天翼 篮球(男) 2008年 姚天翼

风景那边更好,日本已形成“挖人产业链”

包学费包生活费包分配的诱惑 日本挖人产业链已成型

虽然如今的职业体坛已经向着全球化不断迈进,但“归化日本”在中国的体坛依然是敏感词。然而,依然不断有运动员加入日本国籍,日本的“挖人产业链”不可忽视。

 

曾经有知情者爆料,“归化”的流程其实已经形成一条成熟的产业链,由基层教练推荐或“中间人”自己挖掘有意到日本读书的球员,然后联系日本的高中或大学,不仅学费全免,还包生活费。球员毕业后,能凭借打球的特长进入还不错的公司上班,即使不打职业篮球,也能生活安稳,一般也就具备了申请移民的资格。

 

这名知情人同时说道,“只要是进了专业队,在这边条件一般的球员,在日本都会比较突出。很多队员在国内可能打不出来,要上一队很困难,淘汰率比较高。有些要打出来,可能还要花钱 打通关系,这对家庭条件一般的球员来说很困难,而去日本留学本来也需要一笔不小的花销,“归化”当然是个既保险又轻松的选择。”不过这名知情人也表示,自己运作的球员一般也就打 打学生联赛,所以没有引起什么大的动静,像李明阳这样国青级别的球员,只能算是特例,可能运作的方法有不同。

日本注重培养另外的谋生手段 健全的保障机制让运动员退役后衣食无忧

相比举国体制的退役窘境,日本的退役运动员保障也是最令这些出走的运动员们痴迷的。

 

日本运动员的培养体制具有典型的西方特点,一名运动员从小到大只能依托社会和民间的力量来完成冠军梦想。日本乒乓球协会的杜功楷介绍说,在小学和中学时期,学校是喜爱运动的青少年的惟一母体,学生完成每天的课程后,可根据自身需要和兴趣加入不同的课外活动小组,如果成绩突出则会受到关注。对于多数学生而言,在成为优秀运动员之前,训练经费和各种杂费完 全由家长个人承担,而在成为顶尖选手之后,国家也不给予任何补贴和奖励措施,收入完全要通过比赛获得。

 

很多人结束运动生涯后往往会选择自主经营来维持生计。当然,谋生的手段是多种多样的,由于日本的职业体制近年才刚刚完备,除棒球、足球、高尔夫球等少数项目外,职业运动员的比例 并不高,多数人必须完成学校的教育课程,这也使得他们在放弃体育事业后仍拥有一技之长,并得以在社会上立足生存。在60岁之后,他们还可以享受高额的养老金保险,维持生活基本无虞 。 [详细]

竞争压力、落后体制将他们“逼走”

优势项目竞争激烈难出头 08奥运乒乓球参赛选手1/4归化自中国

无论是日本还是其他国家,乒乓球项目总是“输出”大户,依照国际乒联公布的参加北京奥运会的运动员名单,男女各77名参赛运动员中,中国“海外兵团”人数达39人。其中,最重要 的原因便是国内竞争的激烈。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个运动项目上引进“海外兵团”的根本目的就是力邀一些高竞技水平的运动员来提高本国在国际大赛中的竞赛成绩。如肯尼亚的长跑运动项目、美国的篮球项目、巴 的足球项目之所以是这些项目的人才输出国,就是因为这些国家在这些体育项目上有着相当高的竞技水平和实力。

 

而我国之所以成为乒乓球人才最大的输出国,与我国自乒乓球项目“入奥”以来在乒乓球项目上的高竞技水平是分不开的,这也导致国内乒乓球运动员很难突出重围。

 

克罗地亚国家乒乓球队队员谭瑞午此前是广东队队员,由于进入国家队无望,谭瑞午在圈内朋友的帮助下,去了克罗地亚。在克罗地亚队,谭瑞午是数一数二的高水平选手,克罗地亚队教练 马里奥说:“谭瑞午的训练计划基本上都是自己制订,自己完成。教练基本上不干涉。”

现行体制下普通运动员艰难生存 无一技之长近半数”退役即失业“

举国体制这种带有明显计划经济特征的体育管理体制在人才的选拔、训练、大赛选 用以及队员退役后的安置等方面都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例如,“让球现象”就与这种选人、用人体制的弊端密切相关,这种以人为因素来决定一些比赛结果不仅有违奥林匹克精神,而且给队员带来很大的打击和影响,一些高水平运动员的外流现象就在所难免了。

 

不过,近两年,除了乒乓球、羽毛球等优势项目,篮球等职业化程度较高的项目意外的成了“出走”焦点。因为国内体育的职业化还很薄弱,年轻运动员在成为球队主力之前并没有多少收入 ,而中国的所谓“职业化”事实上受到各方制约,球员需要在篮协双重注册,简单来说就是既要打联赛又要打全运会。同时,和青年队平均一个月2000元、女篮成年队球星年薪只有20万相比, 外面的世界实在太精彩了。通过媒体的报道看,李明阳代表日本队出战,与不菲的“归化费”不无关系。在国内,年轻运动员哪怕再有天赋,也很难拿到多少收入。

 

中国运动员退役后的生存状态也令人堪忧,一项统计数据表明,截至2009年7月,全国累计已停训待安置退役运动员4343人,2010年又新增退役人数2193名,其中45%的退役运动员得不到及时安置。对他们来说,无论是全国冠军,还是亚洲冠军,都免不了“退役即失业”的残酷现实。因为我国竞技体育以金牌战略为主,忽视运动员其他能力的培养,中国运动员普遍存在文化水平低,缺乏退役后生存的一技之长 ,走向社会后生存能力低于很多行业。 [详细]

结语

经济、体制方面的差距“逼迫”越来越多中国运动员出走日本,他们不过是为过上更好的生活,无可指摘。

您认为第834期零度角制作如何?
编辑:牛妖| 策划:专题组| 撰稿:石珂 | 零度角微博
推出:2014.01.17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