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国《独立报》一则报道,引发世界足坛震动。他们称,普拉蒂尼打算将2020年欧洲杯变成“世界杯”,考虑邀请欧洲之外的国家队参加欧洲杯。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日本这些名字被提到,这不是普拉蒂尼第一次突发奇想,他还有很多已实现和未实施的改革,正酝酿着很大一盘棋。
2016年欧洲杯,将会有24支球队参加决赛圈阶段的角逐。这项议案最初的倡导者并非普拉蒂尼,而是当时的主席约翰松,早在2006年年底就提出。2007年1月苏格兰足协和爱尔兰足协提议,请求欧洲杯扩军,以便让更多球队体验欧洲杯,没过两天,普拉蒂尼出任欧足联主席,法国人也相当赞成这一方案。2008年9月26日,欧足联在波尔多召开新闻发布会,由13人组成的欧足联执委会一致通过这一决议,正式宣布欧洲杯将在2016年扩军。
扩军之前,欧洲杯一共16支球队参加,4个小组进行小组赛(一共24场)、1/4决赛(4场)、半决赛(2场)、决赛(1场),一共31场激战;扩军之后,24支球队将分成6个小组,每组4支,每个小组前两名直接出线,另外成绩最好的4个第三名同样出线。然后再进行16强、1/4决赛、半决赛、决赛。小组赛阶段36场,16强战8场,1/4决赛4场,半决赛2场,决赛1场,一共51场角逐。
如果说2016年欧洲杯扩军至24支球队参赛,普拉蒂尼只是起到顺应民意作用的话,那么2020年欧洲杯在13国进行,则是普拉蒂尼自己的主意。2013年1月25日,欧足联执行委员会通过一项颠覆性的决议:2020年欧洲杯决赛阶段的赛事,在欧洲13个国家的13个城市进行!这便是普拉蒂尼畅想的“欧洲杯是欧洲国家队的欧冠”。
普拉蒂尼对于举办欧洲杯国家的城市,提出很高的软硬件设施要求。这13个国家的城市,其中的12个城市承办3场小组赛赛事和一场淘汰赛,剩下1个城市,只举办半决赛和决赛。前12个城市提供的球场,容量需要在5万人以上;举办半决赛、决赛的球场,则至少能容纳7万观众。目前,共有来自32个国家的39个城市申请承办欧洲杯赛事,不仅有慕尼黑、马德里、伦敦这样的欧洲名城,也有亚美尼亚、阿塞拜疆等小国积极参与。欧足联将于2014年9月25日挑选出13个最终获得2020欧洲杯承办权的城市。
英国正统媒体《独立报》独家爆料,普拉蒂尼想让“欧洲杯”变成“世界杯”。普拉蒂尼的一位顾问人士透露,“设想还在初级阶段,但计划是非常可行的。既然南美人的美洲杯,都可以邀请其他大洲球队参赛,为什么欧足联就不行呢?”的确如此,1993年美洲杯至今,美国、墨西哥、哥斯达黎加都踢过美洲杯;这还不说,1999年美国足协以国家队主教练尚未确定等诸多理由退赛,日本队顶替美国参加美洲杯。2015年,日本还要参加美洲杯!
如果欧洲杯邀请其他大洲国家参赛决议通过,按照《独立报》的说法,最有可能踢欧洲杯的,将会是巴西、阿根廷、墨西哥、日本等各大洲实力最强、影响力最大的国家队。中国队有没有机会?当然就现在的实力来说,中国队远远够不上档次,但中国巨大的市场,加上习近平主席对足球的重视,如果国足水平得到提高,中国队踢欧洲杯?这不是梦![详细]
布拉特是国际足联主席,普拉蒂尼欧足联主席,两大权贵都希望扩大自己的势力范围,削弱对方的统治力。作为FIFA老大,布拉特想要压制欧洲力量,做法之一,就是削减世界杯中欧洲球队的数量。1994年的美国世界杯24支球队就有13支球队是来自欧洲;1998年改制之后32支球队参赛,在1998年和2002年的世界杯中,欧洲有15支球队参加比赛;2006年德国世界杯尽管席位削减至13个,但东道主德国队不用打附加赛,欧洲还是有14支球队参加。2010年南非世界杯,以及2014年的巴西世界杯,欧洲都只有13支球队参赛。
有数据显示,国际足联的年收入中,来自亚洲的贡献高达50%,只有20%的收入来自欧洲。布拉特也在呼吁,希望亚洲应争取更多世界杯席位。2010年世界杯首次登陆非洲,这也得益于布拉特的力挺。而在南美,布拉特得到很高的支持率。对于布拉特一系列削弱欧洲、团结拉美亚非的举动,普拉蒂尼当然会做出反击。2016年欧洲杯扩军至24支,在规模上和世界杯32强叫板;2020年欧洲杯在13国举行,很大程度上将提升欧洲足球整体实力和热情度,至于邀请阿根廷、巴西、墨西哥、日本等各大洲豪强加入,意义就更明确:让欧洲杯比世界杯更好看![详细]
毫无疑问,当今足坛的重心依旧是欧洲。英超、西甲、意甲、德甲、法甲象征着最高的联赛水平。在俱乐部层面上,欧洲的优势无可动摇。不过在国家队层面,欧洲却没有如此稳固的霸主地位。巴西、阿根廷等传统足球强国,以及强势崛起的日本,欣欣向荣的非洲足球,都对欧洲霸主地位发起挑战。
普拉蒂尼希望以西班牙的强势为契机,让欧洲夺回对世界足坛的统治地位——无论是经济上,还是竞技上。什么时候最合适?2018年世界杯和2022年世界杯在俄罗斯和卡塔尔举行,这是两个偏离西欧足球强国板块的领土,所以当世界杯在异处大发横财时,欧足联必须要有动作,和FIFA强夺资源。所以,普拉蒂尼将欧洲杯最重大的改革(吸纳阿根廷、巴西),放在2020年。届时,欧洲杯的魅力和综合实力,不会比世界杯逊色,甚至更强,更好看。这带来的经济效益,自然是相当不菲。
2010年南非世界杯预计盈利约合49亿美元,其中75%要交给国际足联,接近37亿美元。2012年欧洲杯收入为13.45亿欧元(18.27亿美元),欧足联盈利超2亿欧元(2.7亿美元)。可以想象,欧洲杯盈利空间有多大?此消彼长,如果欧洲杯盈利增长,这对世界杯来说是削弱,这正是普拉蒂尼想看到的。[详细]
2010年之前,国际足坛最重要的荣誉有两个:《法国足球》杂志评选的欧洲金球奖,国际足联举办的世界足球先生评选。不过在2010年,法国足球和FIFA强强联合,推出FIFA金球奖,全球208家媒体的足球记者、FIFA旗下208个协会国家队主帅投票,选出年度金球先生。这一奖项,和欧足联并无太大联系。普拉蒂尼当然明白,这样的重量级个人奖项,欧足联应该更有发言权才是,所以在2010-2011赛季,欧足联开创“欧足联赛季最佳球员”评选,欧足联旗下53个国家和地区拥有投票权的53名媒体记者参与投票,过去3年,梅西、伊涅斯塔、里贝里获奖,显得比fifa金球奖的梅西一人独领风骚公正了许多。
在门线技术上,普拉蒂尼和布拉特也是唱反调。布拉特是门线技术的倡导者,甚至喊出“如果不能使用门线技术,我情愿一死”的壮烈口号。2014年世界杯,布拉特会推行门线技术,2012年世俱杯,门线技术已经投入使用,本赛季英超,也首次采用“鹰眼”。不过普拉蒂尼倒是反对门线技术,“宁愿把这笔钱花在青少年足球发展上”。法国人宁愿多一名底线裁判,也不在欧冠中采用“鹰眼”技术。看上去只是简单的设备引进问题,实际上是两大佬在暗战。[详细]
普拉蒂尼不断推行新政,欧洲杯改革、欧冠改革、财政公平政策……法国人描绘出的,是一副“百家争鸣,和谐发展,共创辉煌”的繁荣景象。但事实上,很多决议根本无法实行——例如财政公平政策。
财政公平政策在实施吗?或许在。去年9月,欧足联扣掉23家未达标俱乐部的欧战奖金;同年12月,马拉加等8家“违反财政公平政策”的俱乐部遭到欧足联重罚,这家西甲俱乐部马上发表声明,表示极度的惊讶和强烈的愤怒,表达强烈反对和不满。欧足联这是滥用权力的行为,是杀鸡给猴看。或者说是做示范,表示财政公平政策在实施。
不过在普拉蒂尼高谈阔论财政公平时,曼城、巴黎圣日耳曼、摩纳哥等土豪纷纷崛起,这一决策成为一纸空谈。阿森纳主帅温格就直言,“假如欧洲豪门俱乐部不执行,那么欧足联的权威将受到挑战,他们还敢强制对那些违规豪门进行处罚吗?”或者说,应该如法处罚?是口头和书面警告,还是罚款,或者实行欧洲停赛?普拉蒂尼自己都没明确的表态。今年夏天,皇马1亿欧元签贝尔,普拉蒂尼的态度是:“如果皇马有钱买得起,我不会制造什么问题。就当是买了3名球员,每人3000万。”而皇马俱乐部负债5.41亿欧元,不知道普拉蒂尼作何感想。[详细]
在担任UEFA主席之前,法国人一直主张减少主流联赛冠军联赛席位,将更多的名额分给低水平联赛球队,实行“平均主义”。 普拉蒂尼的想法是,将英超、西甲参加欧冠的席位从4个削减至3个。原因在于,他不希望看到所有的收入都流向发达联赛的豪门;另一方面,普拉蒂尼认为豪门“垄断主义”是对其他参赛国家不公平,制约二流甚至三流联赛发展和经济来源。他的这个想法,以及后来的做法,赢得了欧洲“足球小国”的欢心。欧洲杯决赛阶段16支参赛队扩编为24支,这项举措就赢得很多欠发达国家和地区足协的支持,现在欧冠改革,小俱乐部能在欧冠大舞台上得到表现机会,分到高额的奖金,又让普拉蒂尼获得小国足协巨大支持。日后不管是继续求连任欧足联主席,还是竞选国际足联主席,普拉蒂尼会得到好处。
得到参加欧冠小组赛的机会,对于很多小球队来说,简直是一夜暴富。以2012-13赛季欧冠奖金分配为例:参加欧冠小组赛的32支队伍将至少分到860万欧元,这是基本费;赢一场球100万,平一场50万,打进16强再得350万欧元,八强球队390万欧元,半决赛490万欧元……如果没进入欧冠小组赛,欧足联会派发补偿金。每个国家的联赛冠军如果没能打进欧冠小组赛,20万欧元作为补偿。参加欧冠资格赛的球队如果没能晋级,14万欧元补偿金。经济上,小国球队得到巨额收获,更加死心塌地的支持普拉蒂尼。[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