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98

中日女篮差距不止35分

从小组赛1分憾负,到决赛35分惨败,很多人惊讶于女篮的表现为何短短4天就有天壤之别。事实上,一场大败恰恰是中日女篮目前真实实力差距的反应。而惨败的背后,中日女篮的差距远远不止35分。

  • 编辑/Pbb 文/马小磊

3年4负日本!日本黄金一代打哭中国 女篮缺"核"遇危机

很多人对日本女篮如今的崛起感到惊讶。在他们的印象里,亚洲女篮一直都是“中韩”之争。事实也差不多如此。在总共的26届女篮亚锦赛上,中韩收获23个冠军,日本女篮只获得3次冠军,而且还是最近两届亚锦赛连续夺冠的情况下。换言之,在26届亚锦赛上,日本女篮在2013年前只获得过一次冠军。而且,自2004年亚锦赛杀入决赛后,日本女篮直到2013年才再次杀入决赛(并夺冠)。

亚运会上(女篮比赛共举办11次),中韩获得9个冠军,日本只获得过2次冠军。而且,日本女篮上一次在亚运会上夺冠还是1998年。

乍看之下,最近两届亚锦赛连续夺冠的日本女篮“的确”是突然崛起的。但事实并非如此。实际上,日本女篮一直都是亚洲劲旅。尽管在亚洲大赛上夺冠不多,但她们一直都在最强球队行列中。从1990年到2011年这12届亚锦赛,日本女篮1次第四,7次第三(包括从2007年亚锦赛到2011年亚锦赛均获第三),4次第二。而从1994年到2014年这6届亚运会,日本女篮3次第三(最近三届亚运会),1次第四,1次第二,1次第一。

两年前的女篮亚锦赛上,中国队就曾以55:62负于过日本,图为赵爽突破日本队员防守。

尤其是最近几年的亚锦赛和亚运会,日本女篮多次杀入前三,这无疑是对她们实力的最好体现。而从2007年到2011年三届亚锦赛均获第三,到最近两届亚锦赛连续夺冠更能说明日本女篮并非突然崛起,而是一步一个台阶、逐渐崛起的。

对日本女篮而言,如今成为亚洲霸主可谓是水到渠成。因为日本女篮10年前就已经有崛起之势,如今的这批球员从高中开始就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能够体现日本女篮悄然崛起的是,过去10年,国青女篮和国少女篮在国际比赛中都曾输给过日本队,而日本女篮和中国女篮的差距也在一点点的缩小。

早一点的,比如2005年东亚运动会,中国女篮在半决赛仅以72-69三分之差险胜日本队,而当时中国女篮还有卞兰、宋力维、张晓妮这样的国手。晚一点的,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国字号女篮球队都曾在国际比赛中输给过日本队。2008年U18亚青赛决赛,中国队以87-90不敌日本队。2009年U19女篮世青赛小组赛,中国队以70-78不敌日本队,当时,中国女篮现任队长露雯在队中。再往后,2010年U18亚青赛,中国队首战就以72-73惜败日本队,当时,女篮内线高颂在队中。还有2011年的U16亚少赛,中国队小组赛首战就以87-92不敌日本队,而参加本届亚锦赛的杨力维和黄思静都代表球队出战。

这些对中国队的胜绩已然说明了日本女篮在崛起。加上近年又加入了被称为百年一遇的混血中锋渡嘉敷来梦,补强了日本女篮最薄弱的内线一环,迎来新黄金一代的日本女篮也开始改变亚洲女篮格局、成为新的霸主。说起来,日本女篮和伊朗男篮的崛起有些相似,都是在拥有了一批共同成长起来的球员,以及配置合理的情况下,经过多次大赛的历练最终完成了崛起。

反观中国女篮,本该在2008年奥运会后就开始转型,但直到2013年亚锦赛,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才被迫开始新老交替,一口气带上了7名90后球员,以图锻炼球队。2014年世锦赛,女篮同样带上了多名年轻球员。虽然女篮收获了邵婷、露雯这样不错的球员,但区区两次大赛的锻炼显然无法达到效果。随着球队核心苗立杰和陈楠的离开,过去一直在老队员翅膀下成长的年轻球员突然被推到前台,并没能迅速接过接力棒。

失去绝对核心的中国女篮也迎来了转型期无核心的阵痛。这一弊端的直接结果便是缺乏经验的年轻球员在逆境中无人能挺身而出,心态上的极大波动导致比赛容易出现崩盘,本届亚锦赛决赛惨败日本女篮无疑是最好的说明。[详细]

日本足球教父"改行"助篮球崛起 "小快灵"打趴"高大上"

促使日本女篮崛起的直接原因是球员和教练的努力,但日本女篮崛起的背后,却离不开日本篮协的改革。

因为成为世界上仅有的同时存在两个一级篮球联赛的国家,日本篮协一度遭到国际篮联禁赛,导致日本国字号男女篮球队无法参加国际比赛。面对如此窘境,日本政界选择强制介入,原日本篮协高层全部辞职,日本足协的前官员们进入篮协代管。有着成功运营联赛经验的前日本足协主席、有日本“教父”之称的川渊三郎成为日本篮协主席。

上任后,川渊三郎推行铁腕改革。在两大联赛谈不拢的情况下,其用铁腕政策罢免两大联赛的原代表们,同时任命了新的代表。尽管铁腕政策引起非议,但川渊三郎的确加快了对两大联赛的合并,并让日本联赛最终获得了国际篮联的认可,解除了对日本篮协的禁令,让日本男女篮重新走上正轨。

在人才的培养体系上,日本篮球要做的比中国更深入、更全面。和中国篮球基本上和校园篮球脱离不同,日本篮球有着完善的校园篮球体系。和中国青年篮球联赛鲜有人关注,官网形同虚设不同,日本高校篮球都有着自己的官网,而且维护很好,这也使得篮球人口不多的日本在校园打下了更广泛的篮球基础,收获了更多的篮球人才。值得一提的是,代表日本女篮参加本届亚锦赛的天津姑娘王新朝喜就是在赴日本读书时偶然被高中教练发现的。“半路出家”的王新朝喜在赴日本前从未接触过篮球,但被校园篮球文化感染的她,最终凭借着努力进入了日本女篮国家队。

在打牢基础的同时,日本女篮对于自身的目标也非常明确。如同日本足球走“技术流”一样,日本女篮也结合自身身体条件(球员整体身材偏矮),一直在“小快灵”下功夫,重视球员基本功的锻炼和团队之间的配合,在反击上,日本女篮也是尤为重视。长时间的磨合后,日本女篮也有了自己最鲜明的特点——反击快。在本届女篮亚锦赛决赛上,日本女篮的反击就是她们大胜中国女篮的原因之一,赛后,不论是女篮队长露雯还是女篮头号得分手露雯都提到了日本女篮在快速反击上的出色表现。

川渊三郎作为日本足球的教父,把在足球上的成功经验借鉴到篮球上,换来了日本篮球的崛起。

针对球员身高这一劣势,尤其是内线身高不足,以及大个子移动不够灵活的问题,日本女篮一直在找寻解决的办法。在2012年,日本篮协就启动了“青年英才工程”,从小学六年级到高中一年级选拔了23名青少年球员,从2012年的8月开始集训(每年集训8次),目的是培养“能移动的内线”。同时,日本女篮一直在积极培养和挖掘年轻内线,像日本女篮的主力大前锋间佑圭(场均7.4个篮板,日本队篮板王),就是出生于1990年的年轻球员。而日本队混血中锋、本届亚锦赛MVP渡嘉敷来梦则出生于1991年。

尽管相比中国女篮,从6月开始集训的日本女篮在集训时间上要晚将近3个月,但她们对于集训的计划和目标非常明确。在经过在日本本土一个多月的集训后,日本女篮从7月底到8月初赴澳大利亚和新西兰拉练,意在感受对方的强悍内线,从而在对阵中国队的内线时有的放矢。

反观中国女篮,校园篮球体系发展有着极大的缺失,失去了校园篮球这一肥沃而又广袤的土壤后,中国女篮选材的范围被大幅缩小。管也有邵婷这样的大学球员涌现,但更多地,我们还是依靠体制内的选拔。相比于日本完善的校园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中国只有邵婷和吴迪两人显得太过单薄。

对于身体条件的过分看重使得球员忽略了对基本功的重视,本届女篮,不论是控卫还是内线,在基本功和个人能力上都和过去的女篮球员有着明显的差距。在看到中国女篮本届亚锦赛上的表现后,就有教练认为,中国女篮中锋个人技术太单调,只会在三秒区内中投,诸如前后转身持球切入、转身跳投、跨步勾手投篮等技术均不会。这样的差距导致“中空”的中国女篮一旦碰到强力中锋,拿对手束手无策。作为本届亚锦赛上身高优势最明显的球队,中国女篮在碰到日本女篮时,拿对手的核心球员渡嘉敷来梦毫无办法便是例证。[详细]

稳定保障助力日联赛 12连胜?WCBA虚假繁荣坑死自己

日本的改革不仅限于人才建设上,对本国联赛和国家队的建设方面也采取了很多措施。据台湾篮球评论员朱彦硕透露,为了吸引更多的女篮球员在成年后参加职业联赛,日本篮协以及日本企业为这些球员提供了稳定的保障。据悉,进入日本企业打职业联赛的女篮球员,可以在退役后进入企业工作。被日本女篮归化的天津姑娘王新朝喜就透露,她会在退役后进入所在球队所属的企业。因为所在企业在中国有分公司,她还可能在以后回中国工作。

而且,企业对女篮的支持与对男篮的支持大体相当。本届女篮亚锦赛上,现场出现了日本航空公司的广告,从中不难看出日本企业对日本女篮的关心和重视程度。和许多WCBA球员在退役后为前途担忧,或者只能被迫早早退役转行相比,日本女篮在联赛建设上无疑提供了更多的保障。而联赛建设的低保障则造成了中国女篮人才的凋零和女篮人口的减少。

在日本篮协的官网上,清楚的列出了日本篮协的中长期发展规划。

而且,日本对女篮的期望要比男篮更深。如今,日本对女篮青年球员的培养已经达到了最高级别,从U14、U16、U18这三个年龄层级开始,每逢三天以上的长假,她们就会进行集训,培养彼此之间的默契。如此培养下,日本女篮高中的实力也是猛增。据悉,实力较强的高中球队可以和WCBA的青年女篮一较高下。

和日本相比,中国篮协对女篮国家队和联赛建设的重视要差出太多。尽管女篮是中国篮球的遮羞布、是任何时候都能为他们争取荣誉的球队,但这并没有让中国篮协加大对女篮的投入。在联赛建设上,中国篮协的规则朝令夕改,联赛赛程的复杂更是一度让球员和专业人士都有些看不懂。当下的WCBA联赛,除非出现打架、罢赛、球迷袭击裁判等事件,否则,很少有球迷会关注WCBA。更别谈关注WCBA的本土球员。恶性循环的结果便是国字号球员被疯抢,剩余的球员拿着微薄的薪水,最终淡出女篮这一行列。

在国家队建设上,中国女篮和日本女篮相比也有不足。如今的中国女篮偏重于“高大化”,这一建队方针让中国女篮在对阵欧美球队时可能会减少球员在身材上的劣势,但在亚洲领域,面对身材矮小、速度快且灵活的亚洲强敌们,这并不见得会让中国女篮占到优势。有的时候,这反而会成为中国女篮的羁绊。

面对日本女篮,中国女篮就吃到了苦头。在防守对方主力控卫、身高只有1.65米的吉田时,中国女篮在两次交锋时都做的不好。这两次对决,吉田都送出7次助攻(共14次助攻),而女篮两大控卫两次对决一共才送出4次助攻。在限制吉田上,中国女篮几乎毫无办法。而本届亚锦赛,日本女篮有3名球员身高不超过1.67米,而中国女篮,最矮的杨力维也有1.76米。中国女篮这种弃灵活性、一味追求高大化的建队方针,最终也让她们吃到了教训。

而在挑选热身赛的对手时,中国女篮做的也不够好。和日本女篮集训时间短、拉练有针对性的挑选对手不同,中国女篮今夏的热身赛对手实力和自己存在明显差距,比如古巴女篮、美国职业联队,均是不折不扣的“软柿子”。挑软柿子虽然让中国女篮取得了12连胜,但锻炼价值却是大打折扣。而这一系列的差距最终导致了中国女篮在亚锦赛决赛惨败日本女篮。[详细]

结语

中国女篮和日本女篮的差距已经不仅限于国家队的层面上,在年轻的梯队建设、校园建设、国青队和国少队等方方面面,中国女篮和日本女篮都已经有了明显的差距。中国女篮想要重拾霸主地位,除了篮协需要加强对女篮国家队和女篮联赛的重视和增加保障外,还需要在梯队建设上下更大的功夫。

您认为第1098期零度角制作如何?
无障碍浏览 进入关怀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