零角度

不一样的体育视角

第845期

国人"玩不起"
的贵族运动

Lee

责任编辑

Lee

0

冰壶,早在14世纪就已在欧美等国兴起,因为动辄10几万的造价被称为"贵族运动"。而这项运动被中国人熟知则是因为中国女子冰壶队在世锦赛和温哥华冬奥会的异军突起。但黑马奇迹未持续多久,中国女壶迅速衰落,索契仅排名第7。中国人"玩不起"冰壶,其实并不是钱的事儿。

玩不起!一套10几万堪比"奢侈品" 讲究智慧适合中国人

每套冰壶最高造价13万 造赛道用牛奶+白酒 制冰师10天收入2-5万

从原石到冰壶成品,一共要经历开采、塑形、抛光、上彩、加柄等多个环节。除开采环节外,其他环节全部由手工完成,生产一套冰壶需要五名熟练工人,耗时三天才能完成。但即便在欧美等发达国家,也少有个人成套购买。比赛用的冰壶重约19公斤,由不含云母的花岗岩制成,目前亚洲并没有这种花岗岩的产地。原材料需要用钻石打磨成最终的形状,所以价格不菲。据了解,购置一套(16个)高级的冰壶需要12万-13万元人民币,普通的一套也要4万-5万元。除了最昂贵的冰壶,冰刷和特殊的冰鞋也必不可少,据专业人士透露,一套高档的冰壶个人装备(冰刷、冰壶鞋和运动服)需要四五千元,普通的也要1000元上下。粗略估算,加上每小时1000多元场馆费用,一个普通人想从事冰壶运动的起步价最少也得在10万人民币左右。

 

冰壶对比赛场地要求极为苛刻。最早的一批国产球馆要走一遍水、一遍牛奶、一遍高度白酒的“奢侈”程序,才能保证冰面符合要求。其中,制冰师是重要一环。截至2012年,全世界只有12个四级高级制冰师。物以稀为贵,专业制冰师的收入不菲,在加拿大为一场赛事制冰,大约需要10天,收入在两万元人民币到5万元人民币之间。一名高级的制冰师,一次大型赛事的收入将达到100万人民币。

 

截至2010年,我国仅有三个专业冰壶馆,其中,两家在哈尔滨,北京有一家。散客冰道价格360元/时/人,装备租用费80元/人,教练指导费200元/时/人200,陪练出场300元/时/人,包道价格1960元/时/道。

9岁-99岁都能玩不难推广 被称"冰上围棋" 讲究智慧技巧中国人有优势

冰壶运动被称为“冰上围棋”,这个名字充满了东方韵味。之所以将冰壶与棋类比较,是因为冰壶的比赛过程也是一场策略运用的博弈。而冰壶的真正魅力在于“是上到99岁老人,下到9岁儿童都可以玩的游戏,”中国女子冰壶队领队李东岩说,因此冰壶运动虽然昂贵,但事实上推广起来并非想象的那般困难。许多人都把冰壶项目描述成一种高雅的集体项目,像下棋一样,就是把棋盘搬到了冰面上,而且爱好者还可以学会多方面的技巧。

 

2010年,成立仅7年的中国女子冰壶队在温哥华冬奥会打入四强,在外教丹尼尔看来,中国人很适合冰壶运动。队长王冰玉也表示,“亚洲人的身体条件很适合打冰壶。”2003年,当时的冬季运动管理中心副主任蓝立也曾表示:“从中国人的身体条件看,冰壶运动十分适合我们发展,因为中国人的身体柔韧性比较好。”由于欧美人在大部分竞技项目中的先天优势,智慧比拼占主导的项目通常都会在亚洲顺利的开展。事实上,很早就有专家指出,东方人在玩一些智慧类运动中确实有一定优势,比如围棋、国际象棋,中国都是出类拔萃的。[详细]

不会玩!冰壶在中国变"熊猫运动" 女队重蹈女足覆辙

【基础】起步比欧美晚几百年 运动员仅130人左右 经营场馆动辄投资上亿

冰壶运动诞生于14世纪的苏格兰,但直到1993年,中国人才第一次在日本见识到冰壶,并于2000年成立了中国冰壶协会。2001年哈尔滨市体工队成立国家第一支专业冰壶运动队。2003年亚冬会,中国没有冰壶国家队,只能派出哈尔滨队去参加,没想到,以哈尔滨队为班底的中国女队居然拿到了冠军。正是这个冠军,王冰玉、岳清爽等5名队员从哈尔滨去了北京,开始享受国家队待遇。

 

关于“国内到底有多少人在玩冰壶?”这个问题,说法各异。中国女队中方教练谭伟东给出的答案是“目前注册运动员,在役和退役的加在一起,总共130人左右。”主要集中在哈尔滨,保证一定时间训练和比赛的也就50来人。从业人士估计全国冰壶爱好者,应该有六千人左右,肯定不会过万人,绝大多数在东北地区。在中国,玩冰壶的人,比大熊猫还少,甚至有媒体将中国冰壶称为"熊猫运动"。同时因为产业链不成熟,在北京,一位经营冰壶场馆的人士曾透露,在2005年到2010年的5年时间里,投资近一亿。因为成本摆在这里,所以玩一次冰壶的价格也较为昂贵。

【生存】世界冠军月入仅两三千 没有专门的训练场馆 退役无保障

25岁的孙悦作为哈尔滨冰壶队的一员,冰壶运动生涯很可能将在两三年内结束。在余下的时间里,孙悦必须尽可能在大赛中夺得好成绩,那将直接影响到她退役时的就业分配,如果能像那些最优秀的师哥师姐一样,进入政府部门捧起铁饭碗,那将是孙悦最期待的结果。每个月几百元钱的基本工资和只有参加大赛才能得到的训练津贴和奖金,对于一名家境还不错的哈尔滨女孩来说,显得有些微薄。不过,即使是世界冠军,冰壶运动员的收入也算不上丰厚。

 

国家女子冰壶队教练张为透露,“别看中国女队是世界冠军,运动员每个月的收入也就两三千块钱,还都是因为她们的人事关系都在黑龙江省体育局里。”不仅如此,在国家队成立初期,多名运动员还因训练环境艰苦而差点放弃。柳荫的母亲曾说,“2000年时,她们连个专门的冰壶训练场地都没有,每天只能在滑冰馆,等着其他冰上运动队训练结束后再上冰训练,哪一天不是练到半夜三更才睡觉?”岳清爽的母亲也曾“曾强烈要求女儿别练了”。

【尴尬】中国女子冰壶重蹈女足覆辙 昔日冠军索契冬奥会坠落

虽然起步较晚,但中国冰壶却创造“黑马”奇迹。2014年索契冬奥会,中国冰壶男队历史性的闯入四强。而中国冰壶女队则早在2009年就拿到了世界冰壶锦标赛的冠军,距离中国人开始接触冰壶运动仅有10多年的时间。在2010年,中国女子冰壶队在温哥华冬奥会上摘得铜牌,并荣获了那一年央视颁发的年度风云人物最佳团队奖。甚至一度有网友调侃CCTV5变成了“冰壶台”。

 

但在此之后,中国冰壶女队这匹黑马便开始走下坡路,2013年他们在女子冰壶世锦赛仅以四胜七负的成绩获得第九名,无缘直通2014年索契冬奥会。而在最近结束的索契冰壶比赛中,昔日冠军中国女子冰壶队以4胜5负的战绩无缘四强,最终仅排名循环赛第七名,从温哥华冬奥会季军到索契冬奥会第七名,中国女子冰壶队的场上队员没有任何变化,青黄不接使女子冰壶队告别了“黑马”身份。而这不仅让人们想起有同样轨迹的中国女足,“铿锵玫瑰”曾在奥运会、世界杯鏖战美国队,夺得过亚军。现在,拿到一个邀请赛性质的四国赛冠军就能让球迷高兴好一阵子了,玫瑰早已凋零。[详细]

怎么玩?中国冰壶应回归民间 俱乐部制更胜"圈养"专业队

对比:加拿大冰壶人口是中国上万倍 不花纳税人钱 1200个俱乐部"输血"

相比加拿大、瑞典等国庞大的“冰壶人口”,中国算上在役和不在役的“冰壶人口”不超过130人,其中专业运动员仅四五十人,而且基本集中在黑龙江省队和哈尔滨市队里。“加拿大有130多万玩冰壶的人,仅温哥华就有几十个冰壶馆,可以说每个小镇都会有一座冰壶馆。在这里训练,随便找个队伍过招儿都能发现高手。”中国冰壶女队教练谭伟东坦言。要知道在仅有3200万人口的加拿大,冰壶人口高达100多万。但中国13亿人竟不过万。

 

和举全国之力发展国家队不同,加拿大的冰壶运动基本不花纳税人的钱财,即便拿不到世界大赛的金牌,冰壶也一如既往地给加拿大老百姓带来健康和快乐。加拿大大约有1200个冰壶俱乐部,几乎每个城市都至少有一个俱乐部,冰壶馆的数目则超过一万个。很多选手从六岁左右开始接触冰壶,一直到八九十岁还在从事这项运动。俱乐部制的优势的是显而易见的,不仅能促使这项运动的商业化和职业化,节约金钱和资源,更能激发大众的参与欲望。

 

因此,即使参加奥运会这样的大型赛事,加拿大也不会向中国一样组织“专业队”,而是从俱乐部当中选拔合适人选。有一个对比很明显,中国冰壶队员是长年"圈养",白天训练,晚上休息。而加拿大人则是白天上班,晚上训练,即便这样,雄厚的群众基础,还是使加拿大队一直稳坐世界赛场的头把交椅。

破冰:上海已建南方首座冰壶馆 6000大学生受训 师资缺乏成最大障碍

在过去几年,国家体育总局曾经希望通过冰壶进校园。在上海大学城,第一座在南方建成的冰壶馆让周边的几所大学有条件开设冰壶选修课,不到两年时间里,接受过冰壶训练的学生达到了6000人。其中,上海对外经贸大学还组队代表中国参加大冬会。

 

不过,国内的学生队伍平常却没有比赛可比。由于开展得并不普及,目前尚难以举行大学生冰壶比赛,哈尔滨体院的学生只能代表哈尔滨市参加专业比赛,上海对外经贸大学也只能将比赛重点锁定远在2016年举行的全国冬运会。曾入选国家集训队的男子选手马秀玥表示:“我们最大的劣势就是缺少大赛经验,因为平时的比赛打得少。即便是专业选手,每年的巡回赛、全国比赛加起来不过四五场,跟国外队伍相比差距太大。”

 

同时,国家队的发展主要依靠了外教的指导,然而,在缺少外教的基层,师资的匮乏也影响着冰壶的发展。正如冰壶教练刘春华所说,“现在高校并不缺少学生参与的热情,缺少的是师资力量,现在从事冰壶运动的人应该成为项目的传播者。”[详细]

结语

运动,本无贵族平民之分,正如冰壶在中国的发展一样,中国其他的体育项目也只有真正回归大众,才会有更持续的发展。

您认为第845期零度角制作如何?
编辑:Lee| 策划:专题组| 撰稿:阿珂 | 零度角微博
推出:2014.02.18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