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为何不能职业化?篮协不愿花钱养裁判 休赛期无法管理
1、前篮协官员:"养裁判?不划算!" CBA裁判待遇与NBA相差数十倍
随着CBA品牌号召力的扩大,篮协每个赛季的收入也更加可观。2012年,就有消息称CBA联赛运营商盈方中国准备开出上亿元天价与中国篮协续约5年,负责商务开发和电视转播。篮协的收入可见一斑。如此财大气粗,篮协却为何不愿在裁判身上花钱呢?对此,一位篮协前竞赛部官员的说法是“CBA联赛5个月,篮协养裁判一年,就为了让他们干5个月的活。这不划算”。归根结底,篮协还是因为“钱”不愿意在裁判身上花费过大的投入。
作为对比,NBA的裁判却会获得NBA联盟开出的合同。他们的年薪在10万美元至55万美元之间。即使是菜鸟裁判,也会获得10万美元左右的年薪。平均到每场比赛(82场常规赛),NBA裁判每场比赛的薪金会在1.3万美元至7万美元。此外,NBA裁判每执法一场比赛,还会有数额不同的补贴,以及差旅费和其他补助。这些补助加起来,每场比赛会有数千美元。可以说,NBA裁判的收入相当丰厚。
但在CBA,裁判并没有完全职业化,这也导致他们的待遇不高。据了解,CBA裁判吹一场球大约只有1500元人民币(主裁为1500元,边裁为1000元),另外的福利只有包食宿和交通费用。和NBA的裁判相比,CBA的裁判在吹罚比赛的收入上相差极大。
然而,篮协真的没钱吗?真的就差裁判这点钱吗?给篮协算笔一笔账:2012年,篮协签署了运营合同,未来5年,运营方每年会给CBA提供赞助费3-4亿人民币。CBA推广方盈方给篮协每年2000万。篮协的支出项目倒也不少,其中包括青少年培养、地方篮球扶持、国家队出国热身、国家队请国外球队来中国热身、请CBA裁判、篮协编外人员的工资等。但其中,篮协最大的支出便是每年给每支俱乐部的分红(上赛季是1200万)。所以,质疑篮协“没钱”的人并不少。前山西队老板王兴江就表示:“冠名赞助商上赛季给了篮协3.45亿。刨除分红,还剩1.5亿呢?篮协(运营)全部的费用也用不了五六千万,中篮公司还搞了那么多的商业比赛,钱都哪去了?”而且,这些数字还都是篮协公开的数字。因为篮协的财务不公开,所以篮协的收入究竟是否只有这些,还不清楚。
而如果计算裁判支出的话,整个赛季下来(常规赛),篮协只需要支付裁判百万元左右便可。而这对于篮协来说,只是非常少的一部分支出。而且,篮协除了盈方付给的3亿多人民币外,还会有其他方面的收入。比如CBA季前赛举办城市的承办权收入(据悉为70万),比如中国青年男女篮的经营权价值高达500万人民币以上。篮协收入如此丰厚,却舍不得在裁判身上花钱,实在是无法让人理解。
2、没法管or不想管?老裁判不愿将关系转到篮协 7个月休赛期无法管理
篮协相关人士表示,他们曾经给裁判们做过关于裁判职业化的调查,但大部分有资历的老裁判都不愿意把关系改到篮协来,,因为人家在原单位已经混得不错了,只有那些年轻的裁判,才愿意把关系放到篮协。大部分裁判,在原工作单位60岁才退休。但是在篮协专职吹CBA可吹不到60岁,如果把关系转到篮协,与养老相关的保障篮协会负责吗?但裁判却是“越老越吃香”,篮协也更重视经验丰富的老裁判。对于愿意来篮协的新裁判,他们却并不重视。
此外,对裁判而言,篮协在CBA休赛期7到8个月的漫长时间里,如何管理裁判也是一个问题。毕竟把80名左右的裁判全弄到北京并不现实。但如果不把他们弄到北京,篮协该如何管理同样是问题。但对比NBA,同样有几个月的休赛期,但NBA的裁判也并非像篮协想象的那样集中管理,而是像球员一样随比赛飞来飞去。这一切看上去更像是篮协不愿花精力培养裁判的借口。据报道,FIBA曾经愿意派国际裁判来支援CBA,但遭到了篮协的拒绝。各种理由,不说自清。如徐济成所说:“十年前就该解决的CBA职业裁判问题,被以各种理由拖延到今天都没有办法。不作为乎?能力弱乎?心不在焉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