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6月5日报道:
网易打造的《中超联赛商业报告》出炉,在国内足坛引起轰动。今天晚上,BTV《三言二拍》栏目,专门邀请到网易副总编颜强做客节目,谈中超收入目前存在的畸形现状。在颜强看来,球队收支难平衡,薪资突破警戒线,造成了中超整体的营收结构极不合理。
在过去四年里,中超在支付给球员的薪资上也增长迅速。尤其是在广州恒大屡屡做大手笔的情况下,整个中超的工资水平也被哄抬起来,2011-2012两年间,中超的工资水平巨幅增长,从5.88亿元涨到了8.66亿元,涨幅额度接近3亿元,其中外援薪资支出占主体部分,达到总薪资支出的43%。
比较收入和支出,如果以德甲俱乐部遵循的“51%”红线来看,中超的运营并不健康,球员薪资支出已经达到了俱乐部收入的80%,这个指标几乎已经说明中超也处在一种入不敷出的状态中。
节目中,颜强详解其中奥秘,“NBA之所以有劳资纠纷,就是因为资方一定要讲薪资成本控制在51%以内,但是在中超根据我们的成本估算,人力成本和收入比的话以及接近80%!这已经非常危险。以北京国安为例,假设上赛季收入是1个亿人民币,有8000万用去支付一队25名球员的工资,其中6000万是薪资,2000万是转会费。俱乐部剩下的只有2000万,你还要纳税、梯队建设等。这样的收支结构会非常非常危险。”
造成这一现象的根源是什么?颜强表示:“在球员不能降薪的情况下,俱乐部收入无法提高,你也无法长久吸纳高水平的运动员。从球员收入角度说,国产中超主力球员的年薪是175万人民币,外援的薪水达到了540万人民币,超过三倍!这些薪资标准还是不包括外教以及其他教练的。”
和开支对比,中国俱乐部的收入较为畸形。在国际上,一个俱乐部的主要收入来自于电视转播的版权收入和门票收入,这两项可以占到俱乐部收入的七八成;但是在中国,这两项只能占到约10%,中超最重要的收入是来源于广告赞助。在票房方面,表现较好俱乐部全赛季最多也不到两千万元,而比较少的俱乐部基本上只有100万元至200万元的票房。
颜强介绍了职业俱乐部的收入构成,“首先是主场门票收入,其次是媒体版权收入,第三是商业广告赞助。根据英超的比例,主场门票收入+主场商业收入占到收入的近50%,媒体版权收入中10%来自广告经营。在中超84%的收入是来自广告商业赞助经营,主场门票销售收入占用10%。而这个票在中超成了很大的悬念,因为各家俱乐部的赠票太多,以恒大为例平均上座在5万人,但至少赠票就有1万!这也是一个非常危险的迹象,如果你没有稳定的上座门票收入,是不可能卖很多的广告。在中超,我们打的是901收入阵型,全是靠广告赞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