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易体育7月5日报道:
今日,由网易体育主办,旨在为中国足球探寻出路的《风暴后寻找生机-网易中国足球发展论坛》在北京正式举行。在下午的交流中,作为央视体育频道主持人的刘建宏旗帜鲜明地抛出自己的观点,“扩大足球人口不能光靠足协,还要有政府各部门的通力配合,建立起配套的如企业联赛等,为球员提供更多更好的出路。其实我们一直说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让我们陷入了一个误区,不解决好踢球孩子的出路问题,踢球的娃娃越来越少,想抓也没办法抓。”
对于中国足球面临无人愿意踢球的问题,刘建宏自己的观点是:“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踢球的孩子在中国没有出路,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中国在足球无法从娃娃抓起。我们想目前中国的职业足球只有16支顶级的球队,换句话说只有600多个就业机会。这600多个就业机会里,还要拿出大概不到100个名额给了外援,只剩下500多。所有的孩子最后只竞争这500多个位置,这比考大学、这比当博士,这甚至比当更高层的领导都难,只有这么一个狭窄的出路中国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踢球的,这太危险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当然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踢球。这是因为没有出路。因为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很狭窄的通道。”
而对于如何解决这个问题,刘建宏也给出了方案:“我们应该学习日本JFL联赛的构架组织形式,大力开展企业联赛。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若干年前很多企业是有自己的企业队的,比如说大连有造船厂队,很多辽宁队、大连队的队员都会来到造船厂队踢球。那时候中国国家队跟造船厂队比赛的时候也只能赢一个球。我希望在中国现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早里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联赛,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蓄水池,是一个规模巨大的蓄水池。”
对于建立企业联赛,刘建宏还提出他自己的设想,“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我们的职业联赛加上中甲只有1000人的规模,如果说我们有一个1000支企业队构成的大规模的联赛体系的话,那么就对我们的退役球员、二线队、升不上一线队的球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到企业就业踢球同时不断地传播足球,把足球的根往下扎。而企业联赛怎么建立起来?我们有那么多大中型国企,其实要建立起来说难也难,说容易也容易,只需要政府领导一纸批文,马上就办起来了。”
在之后进行的圆桌讨论中,刘建宏进一步阐述了他对于企业联赛的设想,一个企业建立一支足球队,按20人规模计算,净人力成本投入一年至少200万,当然球员日常也是要上班的,企业支付的工资并非全部是他们踢球的报酬,但加上教练和比赛费用,也是一笔不小的投入,那么企业的诉求是什么?对此刘建宏表示:“我们的企业现在一直强调企业文化,强调团队精神,为此也不惜投入重金,而我认为足球队就是最好的企业文化的载体,是最好的团队精神的象征,也能够极大提升企业的凝聚力,对于企业来说,如果有规范的企业联赛,组队参与何乐而不为呢?”
对于万达的回归,刘建宏直言,这是一次很好的机会,“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抓住现在的历史机遇,如果说我们现在做错误功的话,王健林三年后还会离开,但那时候王健林离开会比他带来的5亿资金的影响会更大。这真的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我希望在座的足球界的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认真地探讨这个问题,推出一个框架性的计划,才能真正地拯救中国足球。”
直播实录
主持人张斌:谢谢两位的提问,也谢谢五位跟我们一起度过了第一阶段的圆桌会议。下面的主旨发言是我的同事刘建宏发言,这个题目是中国足球的未来,请大家准备好掌声。 (15:12)
刘建宏:各位下午好!首先我要解释一下,现在中国足球是发生着一件大事,我作为媒体的从业人员很多时候被这样的事情所羁绊,本来我应该准备好发言的稿子。但一直到昨天我还是准备中国足球的事情,这个题目也做了一个修改。 (15:13)
关于中国足球的未来我们不要再更多地描述和设想了。在今天下午的时候,有一位朋友在微博上转发了这么一条消息,我愿意上来先跟大家进行一个分享。这是韩国《中央日报》中文网报打的消息,7月4日下午,韩国的民主党代表与习副主席进行了会面,习副主席表示中国世界杯出现、举办世界杯比赛,以及获得世界杯的冠军是我的三个愿望。 (15:13)
我们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如何把描述的蓝图变为现实。也许现在我们首先要考虑的是中国足球的现在。我想分享一下最近一个阶段我对中国足球的一些包括事件以及目前现状的一些看法。有不妥、不当之处欢迎大家批评指正。 (15:14)
在上午聆听川渊的讲座中,我注意到日本足球的发展中也有一个空白期,后来我们仔细分析的时候,但日本足球没有不作为,而是在成绩上没有显现出来,但在成绩的基础上和观念的准备上都做了很多很多的工作。这才是有了后来日本足球崛起的新的时期。 (15:15)
现在是我们经历的又一个时期,在我们在职业联赛推出之前我们经历了一个特殊的时期,我们专业运动员24、25岁就退役,以北京的运动员为例,他们希望赶紧退役到其他的公司工作好分到一套房子、好结婚,好找到一个让自己后半生衣食无忧的工作。 (15:16)
在这时候我们的球场上看球的人还不如在场上踢球的人多。在那个时候我们球场上已经出现了很多很多后来演变成职业联赛假、赌、黑的现象和苗头,那是中国足球的特殊时期。为了解决那个时候的生存的问题,我们推出了自己的职业联赛,不光是我们的足球的职业联赛,今天李元伟先生也在,包括篮球和排球的职业联赛也都是在那一段时期里相继推出的。 (15:16)
但从现在来看我们至少没有达到当时的预期,我们希望通过职业联赛的推出带动这个项目和这个运动在中国社会的进步、普及、提高。但是十几年的时间过去了,我发现,我们的足球没有达到这个目的。 (15:17)
我们经过了一段时间的打假、反黑、扫赌,这个事情到目前为止还许多最后的盖棺定论。包括中央电视台在内,无法对我们的联赛进行正常的的转播。 (15:17)
我们也知道现在足球的人口急剧地萎缩,我们中国足球国家队和日本队进行交手我们赢不了。但我们的国奥队输给阿曼队就不正常。所以我们现在确实是处在一个非常非常特殊的时期。在这个特殊时期我们要做什么?我觉得可能我们好好地去想明白我们过去的十多年,更长的一段时间里,到底我们有哪些地方做错了。 (15:18)
我们应该怎么办?可能比我们现在非常紧迫地就重新地上路要更加地重要。可能这个话题非常大,就从一个小的话题开始。就是万达的重新回归。 (15:18)
我们在这周四的《足球之夜》中起了一个名字叫“第二次握手”。很多人现在碰到我怎么看待万达回归,中国足球是不是迎来了一个转机。 (15:19)
我们节目组反复对这个事件进行论证,我跟踪这个事件一年的时间了,其中发生了很多的事件,我对很多的细节非常地了解这么长时间的追踪告诉我,我觉得万达的回归当然是一个积极的信号,当然是对目前中国足球一个很好的帮助、至少让人看到中国组富裕的或者是最成功的房地产集团开始关注中国足球了。 (15:19)
而且带来了现在中国足球发展的资金,这毫无疑问是一个积极的信号,但是是不是一个转折很难说。因为在接下来的三年里,中国足球给出什么样的答案,这才是更长时间之后我们回来判断这个事件的依据。 (15:19)
就如同我们再来看红山口会议的时候,我们不能把它当成一个伟大的、历史性的、转折的会议。那个会议对中国职业体育确实起到了非常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我们也能够看到我们在整个的体系设计上存在着严重的缺陷。 (15:19)
由于当年的不配套造成了我们后来的举步维艰。同样万达给我们提出了同样的问题。比如说王健林说我希望他的两个指标发生改变,三年之后我可以继续这样的合作。 (15:20)
第一个指标是青少年足球人口大规模的提升。好,如何做到青少年足球人口大规模的提升?这就是未来的三年,中国足球要给万达集团的一个回答。 (15:20)
其实不仅仅是给万达集团,当你真正把这个答案很好地交给万达集团的话,如果万达集团满意了,我相信还会有更多的像王健林这样的企业家,像万达这样的企业来到中国足球。 (15:20)
实际上那个时候可能三亿、五亿所起到的撬动作用就会体现。可能那个时候就是50亿、500亿甚至更多。但还是那句话,我们如何让现在几千人的足球人口变成几十万、上百万。 (15:21)
另外一个王健林提出的指标是,我希望看到联赛上座率的提高。这又是一个非常非常有趣的数据。这个数据体现了什么?不光是联赛成绩的好转,竞赛能力的提高,还包括你社会形象的全面转变。你必须得变成是一个大众乐于接受,认为你形象很健康,认为看足球是很时尚、很快乐事情的,发生这样的转变,上座率才能根本改变。 (15:21)
所以实际上当我们看到王健林回来的时候很多人觉得又要发生转变了。但我看到的是王健林和万达集团用5亿提给中国足球的问题,还不要说一些小问题。 (15:21)
比如说国家队,我们的国家队按道理在这个时候更换主教练是不合适的。但是我们现在可能在这个特殊时期就要有一些特殊的决策,没有关系,我们可以作出局部的调整牺牲,但我们换来得一定是国家队未来几年稳定发展的时段。 (15:22)
那么如何保证国家队的平稳的过渡而不因为一个教练员的改变使得国家队发生巨大的起伏,这可能不光是中国足协要考虑的问题,像福特宝公司都要考虑如何能保护这支队伍,能够让它在我们目前的中国足球中真起到龙头的作用。 (15:22)
包括青少年的向外输送,到欧洲去会面临着巨大的政策的瓶颈。很多的问题都要去一点一点地解决,这都是现在看起来,如果要跟中国足球大命题相比都是太小的命题了。 (15:23)
所以刚才在听几位前辈、同行在聊中国足球误区的时候我说,我想提一个我的看法,就是中国足球的问题单靠中国足协是解决不了的。 (15:23)
这并不是为中国足协开拓或者是松绑,可能川渊先生听了以后会略微有一点点不理解,但这是中国现有的社会结构,这是我们体育的架构。所以在这种情况下,中国足协确实无法像日本足协那样发挥更大的功能,这是一个很现实的问题。 (15:23)
所以如果说我们要通过我们的媒体包括像网易这样中国最大的门户网站,我们要我们的受众向球迷传递一个准确的信息的时候,我们要说中国足协真的解决不了中国足球所有的问题。 (15:24)
我们应该有更高的决策部门,更高的权力部门来帮助中国足球解决很多的问题,渡过现在的难关。 (15:24)
比如说今天在我们的台下应该坐着教育部门的人,应该坐着国资委的代表,甚至全国总工会、全国妇联,包括共青团中央,我认为这些人都应该出现在我们这个论坛的现场,还应该有更高的决策部门把这些部门协调起来,来进行一个全方位的中国足球振兴计划的制定。 (15:24)
才有可能改变目前中国足球真正的现状。 (15:24)
我接下来要说的就是一个误区,另外一个误区。 (15:24)
我们都知道邓小平先生说的足球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已经喊了30多年了,但是我并不是说这句话是误区。我是觉得我们对这句话的理解发生了偏差。我们把一个对人才培养的规律性的命题变成了我们的方法论,说我们必须要从娃娃抓起然后才有可能中国足球起来。 (15:25)
为什么足球喊了30多年从娃娃抓起没有抓起来是因为把规律当成方法论了,我们要想一想我们的孩子为什么要踢球。 (15:25)
我的儿子踢了两年球了,我作为一个踢了30多年业余足球的爱好者,我知道足球可以带给孩子什么,我希望它带给孩子快乐和特殊的教育。但并不是所有的家长都愿意这样。 (15:26)
我觉得最根本的原因是踢球的孩子在中国没有出路,这是最根本的原因,所以中国在足球无法从娃娃抓起。我们想目前中国的职业足球只有16支顶级的球队,换句话说只有600多个就业机会。这600多个就业机会里,还要拿出大概不到100个名额给了外援,只剩下500多。 (15:26)
所有的孩子最后只竞争这500多个位置,这比考大学、这比当博士,这甚至比当更高层的领导都难,只有这么一个狭窄的出路中国人是不会把自己的孩子送去踢球的,这太危险了。所以在这种情况下,家长当然不愿意把自己的孩子送出去踢球。这是因为没有出路。因为我们只有这么一个很狭窄的通道? (15:27)
那么有没有办法?我接下来谈的是一个非常实际的突破口,在这之前我其实还想问川渊先生一个问题,您在描述日本足球的架构的时候,中间有一个很大的架构,我并不是很了解,它是怎么组成的,我希望您能我们再来解释一下J·F·L是什么样的组成?它的球员都来自于什么样的方面? (15:29)
川渊三郎:这是一个业余的俱乐部的比赛,是指的这个吗?JFL的球队只有18个。企业队占一半以上。它有两种,一种是公司的职员我不想成为职业运动员,我不上班的时候踢球,作为公司的职员参加公司队来参加JFL,如果说球队本身有欲望往上升的时候也可以这样。 (15:29)
所以就是说在将来比如说要在往上升的球队要增加的话,比如说十几个都要往上升成为职业的球队,那时候他们有可能再加一个J3。 (15:30)
所以为什么会有这样的企业队说我一边上班一边踢球呢?因为有的人觉得自己没有能力成为职业运动员,但他又想踢球,而且踢得不错,所以为这些球员提供机会,让他们在比较体面的公司的上班,同时又可以参与到喜欢的足球。这是对这些企业的存在是非常有价值的。 (15:31)
(15:31)
刘建宏:也之所以提这样的问题,我大概知道里面有企业队参与到JFL里面,所以我想提出一个中国足球很关键的突破口就是我们的企业联赛。 (15:32)
为什么我说企业联赛非常重要呢?因为大家可以想一想在若干年前很多企业是有自己的企业队的,比如说大连有造船厂队,很多辽宁队、大连队的队员都会来到造船厂踢球。那时候中国国家队跟造船厂队比赛的时候只能赢一个球。 (15:32)
我希望在中国现在有可能的情况下尽早里建立起一个规模庞大的企业联赛,是因为我们觉得这是一个蓄水池,是一个规模巨大的蓄水池。 (15:32)
以中国国家的体量来说,假如我们能够有一千支企业队而且水平相当的企业队的话,也就是说我们可以建立起两万多球员的蓄水池。 (15:33)
大家可以设想一下我们的职业联赛加上中甲只有1000人的规模,如果说我们有一个1000支企业队构成的大规模的联赛体系的话,那么就对我们的退役球员、二线队、升不上一线队的球员提供了非常好的机会,他们可以到企业就业踢球同时不断地传播足球,把足球的根往下扎。 (15:33)
只有形成这样的体系的话,中国足球就会形成一个很好的循环,让我们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教育部门在更高的权力部门的指导下,我们的教育部门能建立起自己的学校联赛,我们的职业联赛能够建立起自己的梯队培养的体系,这是两个体系。 (15:34)
之后我们还有一个企业联赛一个巨大的人才的蓄水池,那么就能够保证职业球员退役之后有去处,能保证二三线的球员上不了一线队之后有去处,能够保证我们的大学生球员在毕业之后有去处,能够让我们的成年足球有一个巨大的提升。 (15:35)
当我们产生了这样的体系的时候,我就不担心家长们不把孩子送到球场了。我觉得这是一个根本的问题。 (15:35)
如果说我顺理成章地建初中的联赛或者是校园足球的联赛体系的时候,初中建完了之后很快会遇到另外一个问题高中,当反馈到高中问题的时候,高中的校长又会问你我的孩子毕业以后大学接收吗?大学的联赛在哪里?大学我们也建立起来了,也会问你我的球员毕业了以后他们去哪儿? (15:36)
所以最终的问题是球员的出路问题,只有设计好出路才能解决中国足球没人踢球的根本问题。所以我也跟韦迪主任和蔡局长交流的时候也说过这样一句话。我说一个球员踢不出来或者说退役之后下岗、失业无所事事,就会决定一万个家庭不让自己的孩子接触足球。 (15:37)
这是非常可怕的影响。我们看到我们的球员高峰退役以后,现在就是在天天踢野球,他的生计没有什么问题,但是你看到的是他是一个没有社会归属的状态,你还敢让你的孩子去尝试这个运动吗?你一定会非常非常地小心谨慎。高峰是我们国家队的队员,我相信川渊先生对这名球员一定是有印象的,就相当于您的三浦知良在退役之后是那样的状态。 (15:37)
所以中国足球想改变目前的困境我希望在目前我们的空白期,在我们的特殊时期,我们还真的不要急于干点什么,我们要把配套的措施能跟上,包括过去军队,我们有几个军区都有自己的球队,后来说我们不搞职业联赛了,八一队退出了,可是军队内部为什么没有足球比赛了呢? (15:38)
为什么没有成规模的成建制的足球比赛了呢?我们知道昆明部队队产生过国脚黄向东,北京部队队还有迟尚斌,我们的广东部队队曾经打过901。但至少那个时候这些在我们的部队里面是存在的,包括妇联和共青团足球都应该是他们工作的一部分。 (15:38)
假如说我们把这样的理念传播出去,让更高层的决策者理解了中国足球应该得到什么样的帮助,我觉得中国足球才会真正地有比较光明的明天。否则的话,像恒大这样不停地买、买、买。我们的联赛可不可以到最后由所有的外援来踢球?像英格兰那样或者是怎么样,这是不可能的。 (15:39)
那么大家看到的是,这个人才的通道越来越窄,我们能够诞生的好球员越来越少,到最后我们的苦日子可能还会更长。大家应该看到中国足球发展转机了,可是看到我们青少年的培训薄弱的基础,我们中国足球输球的日子还有很长。 (15:40)
这时候既需要我们有耐心也需要我们有智慧,只有这样一个成型的、可操作的计划我们才有机会重新振作起来。 (15:40)
最后回答一个大家的疑问,说你说的企业联赛现实吗?能成立吗?其实我觉得在中国,体制有的时候也可以变成我们巨大的优势。假如说国资委、假如说全国总工会真能够联合足协和国家体育总局共同来做的话,那只是一个公章,那只是一纸行文就可以建起来的事情。其实就这么简单。市 (15:40)
我觉得我们完全可以抓住现在的历史机遇,如果说我们现在做错误功的话,王健林三年后还会离开。但的那时候王健林离开会比他带来的5亿资金的影响会更大。这真的是非常难得的历史机遇。
我希望在座的足球界的工作者和媒体工作者认真地探讨这个问题,推出一个框架性的计划,才能真正地拯救中国足球。我就分享到这里。谢谢! (15: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