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一满贯奇迹",这是职业网坛骄傲又刺耳的一个名词,多少巾帼直至退役也无法撕掉"一满贯奇迹"的标签,而对于刚刚荣获中国体坛风云人物的李娜来说,再夺大满贯是2014年唯一愿景,在所有客观条件已经具备的前提下,她已经准备好"独自上场"。 |
去年的赛季目标是卡洛斯代替李娜对媒体发布的,当然这也是团队协商的一个结果。从卡洛斯的原意看,“再拿一个大满贯”应该是主要目标,“冲进世界前三”只是一个附带结果,虽然再夺大满贯最早并非出自娜姐之嘴,但却是她内心深处最根深蒂固的想法。
公开赛时代女子"一满贯"一览 | |
---|---|
选手 | 大满贯 |
巴托丽 | 2012年温网 |
斯托瑟 | 2011年美网 |
科维托娃 | 2011年温网 |
李娜 | 2011年法网 |
斯齐亚沃尼 | 2010年法网 |
伊万诺维奇 | 2008年法网 |
米斯金娜 | 2004年法网 |
诺沃特娜 | 1998年温网 |
马约莉 | 1997年法网 |
马丁内兹 | 1994年温网 |
萨巴蒂尼 | 1990年美网 |
芭芭拉-乔丹 | 1979年澳网 |
肖索维克 | 1977年法网 |
巴克尔 | 1976年法网 |
里奇 | 1968年法网 |
去年选择退役的两个球员巴托丽和查克维塔泽都可以作为李娜的反证。巴托丽出战了47个大满贯终于在温网圆梦,可40天后,由于梦想实现而失去继续打拼的动力,身心俱疲的法国新科大满贯得主就突然宣布退役;2008年在海宁第一次退役后,卡洛斯曾经短暂执教过查克维塔泽,但这段合作只维持了一周的时间。虽然当时俄罗斯红粉的世界排名还高居No.5,但其不思进取安于现状的表现使卡洛斯放弃了这次合作。但李娜不是巴托丽,也不是查克维塔泽。
卡洛斯刚接触李娜时就问过她两个问题:为什么我要来到这里?为什么你要我做你的教练?现在这两个问题的答案已经很清楚了,就是李娜在深圳喊出的那句话:再拿一个大满贯!
在2011年获得法网冠军后,国内就出现了两种截然相反的看法:一种是认为李娜每再参加一次巡回赛或大满贯都应该获得冠军或有“冠军级”的表现;还有一种是认为李娜拿法网是“撞大运”。有趣的是,前一种看法似乎是“挺”李娜,但过高的公众期望值反而屡屡给李娜带来额外的压力;后一种说法明显是“黑”,却成为在外人眼里已经功成名就的李娜继续坚持打下去的最大动力:一满贯是奇迹,是运气,我就再拿一个给大家看看!只不过这个想法李娜原来一直是埋在心里的。
此次在深圳卡洛斯鼓励李娜大声说出自己的目标,应该是一次成功的“心理减压”:既释放了李娜一直憋着不说的潜在愿望,又很好地将这种个人的潜在愿望和巨大的公众期望协调起来,使李娜能够以更为自信和放松的心态来迎接澳网。[详细]
对球员来讲,再多的心里话也要用手里的球拍说出来。我特别爱引用美国《网球》杂志主编蒂格诺说过的一句话:“李娜是巡回赛中为数不多的具备击败任何对手能力的姑娘。”为什么呢?首先是由于蒂格诺先生在国际网球专业媒体中的江湖地位;其次就是由于他表述了一个毋庸置疑的事实。类似的话,我还听过许多李娜的对手以及她们的教练讲过。也就是说,蒂格诺先生的话代表了所谓“业界共识”。
TOP10当中,2013年李娜将小威之外的所有人都赢了一遍,即使是面对小威——这位当今女子网坛无可争议的女皇、李娜已经九连败的对手,在年终总决赛的冠军争夺战中,李娜也展示出已经具备战而胜之的巨大潜力。那是近年来极其罕见的有人能在重大赛事决赛里以压倒性优势从小威手中夺取一盘球。以笔者的印象,也只有2011年美网女单决赛中的斯托瑟在第二盘曾做到过。
卡洛斯认为:“在我看来,李娜是女子网坛技术最全面的球员之一,尽管她本人有时并不相信这一点。就击球能力来说,李娜已经在小威之上,年终总决赛上的第一盘完全可以证明这一点。当李娜有那样的发挥时,小威没有任何办法。” 卡洛斯认为李娜最终还是输在状态控制和情绪管理方面出了问题。 从近距离的观察情况看,跟一年前相比,至少在训练水平上,李娜已经提高了15%-20%。她在训练场上的击球动作非常漂亮,节奏也很流畅,经过改善的步法可以帮助李娜更高效的移动,李娜自己很享受这种训练气氛和成果。
也许唯一让人担心的技术环节就是发球。在深圳站的比赛中,李娜发球的表现还是有些飘忽。这也是李娜团队放弃悉尼站提前进驻墨尔本公园进行赛前训练的重点内容。卡洛斯跟笔者说:“最重要的是改变李娜对发球的看法,以前她只是觉得自己的发球不差,但我要让发球成为她的常规武器,能够带来更多的直接得分。发球是小威在技术上区别于其他女球员的核心竞争力,也是李娜唯一在技术上比小威差的环节,所以必须改进! [详细]
卡洛斯并不为李娜"打工",两人没有主顾关系,合作方式的差异使李娜和卡洛斯的交流沟通更平等也更顺畅,他对李娜的帮助也更全面。
李娜和卡洛斯的合作十分愉快
虽然已经九连败小威,但李娜是罕见的能在重要赛事决赛对小威拿下压倒性一盘的人。
李娜和卡洛斯的合作跟职业网球圈里更普遍的“球员当老板,教练做雇员”模式有所不同,他们的合作协议是由李娜的经纪公司IMG和匠心之轮网校签订的,卡洛斯是以匠心之轮网球学院院长的身份担任李娜教练的。这意味着,卡洛斯不会像许多其他“职业教练”那样从李娜那里拿工资,或者从李娜的比赛奖金中提取佣金。很多球迷注意到了,当摄影师捕捉到看台上的卡洛斯时,他总戴着一顶印有“POTTER’S WHEEL”字样的帽子,那可不是他个人的代言广告,而是他的“本职工作”。
合作方式的差异使李娜和卡洛斯的交流沟通更平等也更顺畅,他对李娜的帮助也更全面。卡洛斯是如此理解“教练”这份职业的:“‘教练’不只是教球员正手、反手、练习体能,对我来说,‘教练’意味着如何去发现、发掘和发挥一个人的全部潜能。”这样的执教理念显然是更符合李娜的个人情况的。
一年多来卡洛斯对李娜技战术上的改造有目共睹,但在卡洛斯看来这些改变都是外在和简单的。实际上,卡洛斯对李娜的内在影响更多地发生在场外。去年法网第二轮李娜意外负于马泰克,赛后发布会上一句“三叩九拜”引来巨大的媒体风波。如果没有卡洛斯的引导,我们很难想象李娜会怎样走出这次竞技和情绪上的双重低潮,没准就真的选择退役了。当时卡洛斯都做了些什么呢?他和李娜进行了一次开诚布公并深入内心的谈话,并在温网开始前主动承担了很多采访工作,在当时关系还有些紧张的媒体和李娜之间形成了一道缓冲地带,让李娜逐渐走出低潮回归正轨。自那之后,李娜除了在训练场上享受卡洛斯的指导外,也越来越愿意在场外跟这位长者聊天,很多时候他们都不怎么谈网球。但实际上,不论他们谈什么,都离不开网球。 [详细]
在接手李娜之前,卡洛斯就通过录像观摩等方式发现李娜比赛当中的最大问题就是情绪管理——在头脑发热时,如何学会控制和调整。当然,这一年多下来,李娜最大的改变绝不是发球、正手或截击,而是一种比赛气质的改变,现在的李娜更成熟,更稳定,更专注,也更自信了。“抽风娜”基本被“稳定娜”接管了,现在球迷看李娜的比赛也不用再那么提心吊胆。
对卡洛斯来说,所谓“情绪管理”其实就是一个“目标专注”的问题:“如果想要再次赢得大满贯,李娜需要让自己保持对这一目标的专注。一旦在训练中打好了这些基础,这会给你带来更多自信,到球场上就能更加自如的发挥出水平,控制好情绪。网球就是这样,如果你为自己营造出了这样一个环境,把细节控制在手中,就能够对赢得胜利更加有准备。”在各方面,卡洛斯都一直在加强李娜的独立性,让李娜学会积极的心理暗示和自我谈话,还有如何持续保持专注力的各种小窍门。从2012年合作初期偶尔的进场指导到李娜随身携带的“小纸条”,到了整个2013赛季,卡洛斯都坐在看台上,不论李娜的比赛有多困难,他也不会走下来了。他把该说的话、该做的功课都放在了赛前和赛后,他很清楚,李娜要想再夺大满贯,必须要过这关——真正学会独自上场。
当李娜自己说出“再拿一个大满贯”时,这说明在身心两方面,李娜都已经做好充分准备了。 [详细]
签表其实只是一种假定。在大满贯赛事中,理论上,签表上的每个球员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也可能成为你的“朋友”,球员之间的利害关系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巴托丽去年温网的夺冠正是仰仗利斯基掀翻小威。
自身的努力+对手的相助,成就了巴托丽丑小鸭变白天鹅的故事。
今年澳网签表出来后球迷普遍悲观,原因无他,只是由于李娜和小威又被分在了同一半区。这一悲观看法的前提就是:小威至少在目前这个阶段是不可战胜的。很显然,这不是事实。
首先,小威会输球。而且就去年小威两次在大满贯输球的经历看,要想击败小威,最好趁早。这一是因为小威的竞技状态在较为前面的轮次通常还未调整到最佳;二是真到了决赛,已经17个大满贯加身的小威会凭借远超对手的经验优势焕发出更为强大的气场。其次,对于已经拿了两次澳网亚军的李娜来说,今年的目标绝不仅是再一次进入决赛而已。要想夺得冠军,那就没有什么对手是需要避而不战的,包括签表上对位的那些潜在对手,马卡洛娃、利斯基、大威、科维托娃,当然也包括小威。对于一位志在夺冠的球员来说,必须在战术上重视签表上的下一轮对手,而在战略上藐视其他所有对手。
签表只是一种假定,在大满贯赛事中,理论上,签表上的每个球员都可能成为你的对手,也可能成为你的“朋友”,球员之间的利害关系是错综复杂变幻莫测的。还是以去年巴托丽温网夺冠为例。当利斯基在1/4决赛击败卫冕冠军小威后,前一年的女单亚军A.拉德万斯卡开始对冠军有想法了,结果在半决赛中打得乱七八糟,让自己很不高兴,也间接把利斯基第一次送进大满贯决赛。等真进了决赛,利斯基也失去了之前的锐气、拼劲和平常心,ACE没了,双误来了,制胜分不见了,代之以大量的低级失误。就是在这样混乱的背景下,巴托丽在温布顿完成了灰姑娘式的童话。不要把目光都盯着小威,觉得她就是所有人的障碍,但利斯基可是打败了小威,却仍然无法获得最后的冠军,只是在某种意义上成为了巴托丽的“帮手”。大满贯冠军需要实力,也需要运气,还有一些说不清道不明、有时彼此催化、有时又相互制约的吊诡因素也会左右最后的结果,你叫命数也可以。但前提是你要努力并坚持。 [详细]
|
![]() |
撰稿:胡力涛 | 2014.01.13 | 分享到: |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