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相信我,在下一个10年里,欧洲在经济方面将会沦为第三世界的水平。它拥有的机会和中国、韩国以及印度将无法相比!”纵览如今的F1版图,F1大佬伯尼-埃克莱斯顿几年前的预言似乎得到了印证,然而以9年亏损超50亿的中国赛为代表的亚洲分站赛,看上去很美,但依旧是看客。 |
日本成为首个举办F1的亚洲国家,而近半个世纪亚洲仅日本一站比赛,直到2004年中国站举办正式拉开F1亚洲版图扩张的序幕,2008到2011年以1年1站速度增长,如果卡塔尔和泰国进入版图,将占据半壁江山。
F1亚洲赛事一览 | ||
---|---|---|
分站赛 | 举办年份 | |
日本 | 1976-1977;1987-2012 | |
马来西亚 | 1999-2012 | |
中国 | 2004-2012 | |
巴林 | 2004-2012 | |
新加坡 | 2008-2012 | |
阿布扎比 | 2009-2012 | |
韩国 | 2010-2012 | |
印度 | 2011-2012 |
在亚洲,如果谈起汽车产业,就不得不聊一聊日本的汽车生活文化,就像当我们展开F1亚洲版图,必须将日本作为重点以及起点。当1950迎来F1元年时这项赛事只有7站比赛,除了美国承办1站比赛,其余站赛都分布在欧洲,1953年阿根廷将F1带到南美大陆,1958年摩洛哥的承办让F1的星光照耀到非洲,然而直到1976年日本叩开F1的大门,这项赛事终于来到亚洲。
日本之所以能成为第一个亲眼见证F1车轮滚滚的亚洲国家,绝对是硬实力使然。上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的这10年是日本汽车运动的第一高峰期,很多人对赛车和拉力赛产生兴趣,而比赛结果完全控制汽车销售界。不过F1在日本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1977年维伦纽夫和彼德森引发的事故造成了2名观众丧生,这起事故也让日本站暂别日历,1987年才再次获得了F1举办权。虽然这之后F1在日本扎根,但无法掩盖亚洲仍处在这项赛事边缘地位的事实,直到在F1从传统的欧洲积极的向外拓展版图的前提下,马来西亚从1999年起成为F1赛历上新的一站,近50年间亚洲仅日本一站赛事的不尴不尬才成为历史。 [详细]
马来西亚站虽然加入F1版图,让亚洲战区不再成为日本的独角戏,但并没有改变欧洲一家独大的形势。而F1势力版图真正的转折点正是从中国开始,2004年F1一口气增加中国和巴林两站,当年F1场次达到史上最多的18站,使得亚洲成为了F1除欧洲以外承办分站最多的大洲。
中国站的举办真正拉开了F1版图在亚洲极速扩张的大幕,2007年圣马力诺站停办,2008年亚洲再增新加坡站,极品飞车也实现了夜间上演的目标,同年美国站停办。2009年加拿大和法国站停办,亚洲又增加阿布扎比站,而2010年起增设韩国站,到了2011年F1赛事来到印度。不难得出,当北美和欧洲传统赛道在缩减的趋势下,亚洲这边风景独好,而从2008到2011年亚洲版图以1年1站速度增长,对于很多欧洲车迷而言,历史上F1的变脸速度还从未像现在这么快。[详细]
本赛季F1赛历的19站比赛有8站比赛放在亚洲,但亚洲版图扩张的脚步不会就此停下。最近几年,卡塔尔这个人口不到两百万小国挥舞着花花绿绿的石油美元“血拼”全球体育,在成功举办了亚运会,如愿拿到足球世界杯主办权后,F1成为这个不差钱国家又一个猎艳的对象。2012年10月,卡塔尔正式向国际汽联提出举办2013年官方F1试车申请,并表示这是向正式承办F1迈出关键的一步,事实上,卡塔尔举办F1简直是易如反掌,申办费对于财大气粗的他们就是毛毛雨,还有举办MotoGP赛事的罗萨里赛道。既然卡塔尔有情,伯尼自然有意,F1卡塔尔站从梦想照进现实,也许只是时间的问题。
同样是2012年10月,泰国体育部长宣布F1大奖赛将于2014年落户泰国曼谷,将会是一场街道赛,已经与F1老板伯尼达成共识,只差签约。如果卡塔尔和泰国出现在2014赛程,亚洲分站将达到史无前例的10站比赛,不但占据势力版图的半壁江山,甚至超越欧洲成为第一重镇。当然,F1的全部文化和深厚底蕴依然只有在欧洲才能得到最彻底的诠释,但倘若少数服从多数的话,F1纵然根在欧洲也得仰视亚洲。[详细]
由于经济危机和欧盟禁烟令,F1在欧洲的市场日渐萎缩,伯尼钦点亚洲成为F1的未来,而承办与奥运会和足球世界杯相媲美的赛事,也可以帮助经济上升的亚洲国家提升形象。
作为世界体坛最昂贵的运动之一,F1赛车风驰电掣的背后是强大的资金支持,当拼钱不给力时,欧洲传统赛事站式微也就在情理之中。首先,F1已经有60年多的历史,欧洲市场在长时间的雨打风吹下已经达到饱和,而对于那些举办了半个世纪的欧洲传统站,政府也认为大笔铺贴就是没必要的浪费。当成熟市场F1的运动价值正在逐渐减弱,加上在金融海啸之后,欧洲各条赛道很难再承受巨额的开销,市场不断萎缩。
雪上加霜的是,2005年欧盟出台F1赛场上不能再出现任何烟草广告,这无疑切断了多家F1车队的主要财源。欧盟禁烟令如同逼迫F1战略性放弃欧洲老巢加速器,从而转向亚洲地区,挽救面临生存困境的F1运动。身为元老资格的法国站因为严重赤字,从2009年主动退出赛程,而圣马力诺站早在2007年就消失了,德国也无力负担两场F1,土耳其站在苦苦支撑7年后消失在2012年的赛历中,而随着在巴伦西亚举行的欧洲站离开,本赛季19站比赛仅有7站欧洲赛,诚然,F1的根还在欧洲,但一旦从现实的数据出发,欧洲老巢的没落已是事实。 [详细]
伯尼在2004年就高瞻远瞩道:“亚洲才是F1的未来,欧洲已成为过去时。”事实胜于雄辩,F1东扩计划在伯尼的推动下,如今确实蔓延到亚洲的各个角落,而伯尼铁骑东扩无休止。当然,亚洲经济进入上升通道为迎来F1提供了契机,但“脱欧入亚”不是伯尼他想要,想要就能要,必须一个愿打,一个愿挨。亚洲国家为何偏向虎山行呢?拿中国站为例,早在2000年中汽联就和伯尼就引进F1进行接触,当时上海经历了连续10年的经济高增长,作为一个金融大都会需要在世界的聚光灯下进一步展示自己,而借助F1提升地区影响力和国家及城市形象也是亚洲国家的共同愿望。
除了奥运会和世界杯在四年的时间里传播影响超过六十亿人次,也就只有F1每年都有15-20站比赛,影响人群四年时间加起来能达到这个高度,就这个角度而言,F1当得起提升国际地位的平台。据悉,上赛场所在的上海嘉定区,每年比赛期间酒店平均价格上涨80%,开房率超过90%,商业和餐饮收入增长30%以上,与赛车和汽车商业活动相关的旅游收入已经占到嘉定旅游产值1/3。这就是F1所带来的额外效应,也是为什么亚洲赛场在集体亏损情况下运营,几乎都能得到当地政府的鼎力相助的原因之一,至于值还是不值,就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 [详细]
尽管亚洲赛迅速扩张,但很多新兴赛事都出现了包括亏损在内的各种危机,如果无法做到西亚石油国家不差钱,只能去寻找新的盈利方向,至于日本站整体入侵F1的成功模式,对于中国站,还是任重道远。
2011年亚洲人均GDP排名 | ||
---|---|---|
排名 | 国家/地区 | 人均GDP(美元) |
1 | 卡塔尔 | 98329 |
2 | 阿联酋 | 67008 |
3 | 中国澳门 | 66311 |
4 | 新加坡 | 49271 |
5 | 日本 | 45920 |
6 | 文莱 | 36584 |
7 | 中国香港 | 34049 |
8 | 阿曼 | 23315 |
9 | 巴林 | 23132 |
10 | 韩国 | 22778 |
11 | 沙特 | 20504 |
12 | 中国台湾 | 20101 |
13 | 黎巴嫩 | 9862 |
14 | 马来西亚 | 9700 |
15 | 伊朗 | 6360 |
16 | 马尔代夫 | 5973 |
17 | 中国 | 5414 |
18 | 泰国 | 5394 |
19 | 约旦 | 4675 |
20 | 土库曼斯坦 | 4658 |
2004年中国站加入F1,弹指一挥间,中国站已经走到了第10个年头,十年改变了太多人和事,但对于中国站有一个关键词从始至终都坚定不移的矗立在那里,亏损!有媒体算过一笔账:上海赛车场2004年启用,修建时投资26亿元人民币,F1举办费用7年共计约人民币11.62亿元,每年电视转播权购买又是1.5亿元,总计10.5亿元,前7年F1上海站总成本逼近50亿大关,加上2011年与2012年的10亿元投入,过去9年总成本超60亿元人民币。上海赛车场举办F1的收入只能来自基本门票收入以及相关的旅游、纪念品等收入,7年总计不到4亿元,这意味着举办9年的总亏损已经超过了50亿。此外,中国站的承办费一直是外界猜测的焦点,据说2004年开始时第一份合同每年3000万美元,2010年续约时降到2000万,2004年时确实是全世界最高,但如今被一些新加入的分站超过。
F1在亚洲看着是欣欣向荣,但在这繁花似锦的背后,亚洲分站赛却带有泡沫性质,中国站的大亏不过是整体缩影罢了。2011年韩国站总开销5200万英镑(承办费和TV版权费3500万英镑),收入约1600万英镑,超过3000万英镑的窟窿要由政府埋单,未来如停摆并不会让人意外。印度虽有庞大人口基数,但只要对这个国家有所了解就不要奢望F1在这里有美好未来,车手格洛克的话一针见血:“我有一种感觉,印度人根本不想看到我们。”再看马来西亚和巴林站,前者赛道设施老化严重,但却没有足够的资金翻修,而距离今年巴林大奖赛开幕只有一周时间,警方向集结在首都麦纳麦抗议F1大奖赛的民众发射催泪瓦斯和声炸弹。透过现象看本质,不断通过开发新市场,让中国、印度、韩国这样的国家为欧洲市场的衰退埋单,一味的赔本赚吆喝,这种局面还能持续多久?[详细]
当我们打开亚洲人均GDP榜单时,就会明白为何西亚石油巨富用烧钱的方式追寻体育强国梦,毫无顾忌的只为挣个面子和名声时,国内反对声却是寥寥,面对“玩体育,咱不差钱”的气度,旁观者只有羡慕嫉妒恨了。2010年,卡塔尔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按购买力平价计算高达88559美元,居世界第一位,2011年人均GDP为98329美元领跑全亚洲。有了钱之后,卡塔尔认识到投资体育是营销国家形象最有效途径,花费28亿美元举办多哈亚运会,2022年世界杯总花费可能高达1380亿英镑,约合14092亿人民币。这个财大气粗的国度如今又盯上了F1,亚运会和世界杯都成为“盘中餐”,F1焉能放过?
我们不妨看看其他承办亚洲赛的国家人均GDP,新加坡在2011年是49271美元排名亚洲第4,日本45920美元排第5,巴林23132美元居亚洲第9,韩国和马来西亚分别以22778和9700美元排第10和第14,中国和印度以5414和1389美元,位居亚洲承办国最后两位。对于富得流油的卡塔尔和阿联酋而言,可以将办F1的出路与面子工程完全划等号,额外利益全当是意外之喜,把面子赚足了就是最佳出路,但亚洲承办F1的国家并不都能做到烧钱不眨眼,可否扪心自问,路在何方?[详细]
F1吸金能力不用怀疑,问题是钱都进了F1管理公司(FOM)的腰包,短时间内,改变目前商业利益一人独得大头的模式并不现实,这意味着亚洲站的未来出路,要么像卡塔尔和阿联酋为门面做到烧钱不眨眼,要么就得寻找更多的盈利模式。实际上,开拓商业空间,减少对政府的依赖还是比较靠谱。作为中国站的承办方,上海久事赛事国际赛事有限公司市场总监杨亦斌透露,今年为了十周年做宣传得到了FOM的授权,会推有10周年特别画面,相关衍生品也会售卖。然而F1管理公司毕竟给每站经营空间非常狭窄,创造销售资源的办法也相应有限,对于大多数亚洲站而言,眼下除了想着如何从FOM手里抢钱,更应追求有特色的发展道路。
在欧美,赛车能成为大众平台凭借的并不全是赛车竞技属性,还有每个F1比赛的周末,赛场内外就是一个不折不扣的大Party。相比之下,包括中国在内的大多数亚洲国家缺乏赛车文化和土壤,为了让车迷在“第一次吃了螃蟹”之后还能保持热情,亚洲新兴分站组织方更要发展特色赛。不过让赛事的特殊色彩往哪个方向发展则是一门学问,像新加坡的夜间街道赛虽获得好评,确是不错的噱头,可除了增加几百万美元的照明成本,最重要的是,时间长了终将习惯成自然,其他亚洲站赛效仿也会让夜战变得如大白菜一样低廉。总而言之,对于亚洲新兴站赛来说,想让车迷和媒体关注,让全世界记住,就得不走寻常路,可路漫漫,任重而道远。[详细]
日本是第一个举办F1的亚洲国家,而且在近半个世纪成为F1在亚洲的惟一招牌,当很多站赛问题多多,日本大奖赛不仅在亚洲版图站稳脚跟,还能以健康姿态示人,就因为日本做到了立体入侵F1,与这项运动紧密的联系在一起。先看车队方面,迄今为止有包括丰田和本田在内的5支日本车队征战F1,有多达20位日本车手在F1正赛赛场留名,这其中铃木亚久里和小林可梦伟都登上过领奖台,而佐藤琢磨拿到了44个积分,58次完赛,1次登上领奖台,绝对是最成功的亚洲车手。
除了厂商车队和上得了台面的车手,日本技术人员的身影也出现在围场,2012年初法拉利邀请了工程师浜岛裕英加盟。值得一提的是,日本汽车的高端技术也应用到F1领域。身为世界轮胎业三巨头之一,日本普利司通曾是F1比赛车队的轮胎供应商,而去年10月迈凯轮宣布与日本企业曙光制动器公司达成协议,曙光提供刹车卡钳和刹车片,此外,多家媒体披露,迈凯轮车队即将与长期的引擎合作伙伴梅赛德斯分裂,取而代之的是日本本田。从车队、车手到技术领域,日本是全方位的立体式入侵F1,而不是简单生硬的将一站赛事移植到家门口,也正是经过时间沉淀整体与这项运动密不可分,F1日本站做到以传统自居。相比之下,亚洲其他站赛充其量只能做到点和面的参与,至于我们的中国站,似乎只有还在试车手位置奋斗的马青骅代表中国元素。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日本站的长盛不衰足以证明,尽管中国站来到了十周年的节点,看起来很美,可并没有真正改变我们依旧是看客的身份。[详细]
|
![]() |
策划:吴斌 | 撰稿:穆勒 | 2013.4.14 | 分享到: |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