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高估的关键先生——科比式个人英雄主义效果探析

观察:科比,伪关键先生?

1月10日,湖人对马刺,终场前6.1秒,湖人105-108落后。侧翼接球,面对莱纳德的紧逼,科比横跨一步漂移后仰跳投三分,球弹筐而出,湖人落败。随着又一次打铁声的响起,他在关键时刻的光环在消失,而他将在1月12日碰上雷霆和另一个关键先生凯文-杜兰特……

ESPN专栏作家阿伯特曾说,“科比的精彩集锦——那些已经将他投丢画面剪掉的视频——真的不足以说服别人说科比就是那个最值得信赖的关键先生。”

“如今,杜兰特已经真正成长为了关键先生,他是一个名副其实的关键先生。”上赛季季后赛首轮第一场杜兰特命中1.5秒准绝杀之后,诺维茨基称赞阿杜道。

 
 

关键时刻,科比被高估

这不是科比本赛季第一次投丢生死球(第四节或者加时赛最后24秒,分差1-3分,得分能追平或者反超比分),打勇士科比曾在终场前1.7秒投丢18尺跳投,对火箭的终场前3.9秒他投丢能反超比分的三分。

上一次科比命中生死球是何时?2012年3月31日。那是湖人队黄蜂,科比在终场前20.2秒飚中三分,帮湖人反超,最终拿下比赛。算上上季季后赛,科比不到一年时间已经8次错失生死球了。在最考验球星能力的季后赛,科比生死时刻已经连续7次出手全部偏出,自09年之后,科比在决定球队命运的时刻,再也没有投中过一球。职业生涯在季后赛,科比生死时刻27投仅7中,命中率仅为25.9%,低于联盟平均值27.2%。

科比有过飘逸三分绝杀热火、踮着脚尖绝杀国王、双绝杀太阳开拓者的辉煌时刻,但这都无法掩盖一个事实——科比在生死时刻的准星并不高。生涯前16个赛季(包括季后赛),科比生死时刻一共出手226次,命中71球,命中率仅为31.4%。在生死时刻至少出手30次的球员中,科比这一数据只排名第57位,还是不及联盟的平均值31.6%…… [详细]

谁是现役最强关键先生?

从2011-12赛季开始,杜兰特开始向世人展示他在关键时刻的恐怖杀伤力。

上赛季,杜兰特在关键时刻(第四节或加时赛最后5分钟,分差5分以内时)120投47中,他在关键时刻的运动战进球数高居联盟第一。生死时刻,杜兰特一共19投7中,7个运动战进球,力压罗斯、安东尼、保罗,同样是联盟第一。

本赛季,杜兰特延续了自己关键时刻的高效,他总共40次出手命中21球,关键时刻运动战进球数联盟第二,仅次于梅奥和大卫-韦斯特,后两者的出手次数分别达到了47次和54次。论关键时刻总得分(将罚球计算在内),杜兰特72分高居联盟第一位。而科比本赛季42投只有14中,他经历关键时刻的比赛场次比杜兰特多一场,得分却比杜兰特少了31分……[详细]

深度:被夸大的英雄球

杜兰特的确是值得信赖的关键先生,但这也不能说明在关键时刻把球交给球星单打是个合理的选择。压哨绝杀的确让人印象深刻,但最后时刻最高效的进攻,还是通过团队配合来完成的……

布雷克没有错,只是球星绝杀留给大众太深刻的印象而已。

上季跟爵士一战,勒布朗最后时刻传球给哈斯勒姆,后者跳投不中,就引发了轩然大波。

科比是另一种人,还记得全明星赛上他告诫勒布朗关键时刻应该自己投吗?

 
 

史蒂夫-布雷克投错了吗?

2012年5月18日,湖人同雷霆季后赛第2场终场前5.7秒,布朗连叫两个暂停后,所有人都以为球要交到科比手中,慈世平却将球传给了右侧底角三分线外的布雷克。布雷克当时处于空位,可惜他将球投丢,湖人输掉比赛。赛后,布雷克甚至收到死亡威胁。

慈世平的选择有错吗?从战术角度看,没错,因为布雷克处于空位,常规赛,在无人防守的情况下,他接球就投(Catch and shoot)命中率高达45.5%,季后赛,在投丢那个绝命三分之前,他的命中率为52%。在底角的位置,包括季后赛,布雷克一共74投29中,命中率39.2%。他那记三分投篮的右底角,乃其投篮热区,命中率达50%,而科比的单打命中率仅为37%。

但大众愤恨的心理也可以理解。湖人头号球星、被誉为顶级关键先生、年薪2000万的科比,最后一攻压根没有摸到球,这显然不是大众期待的结果。

雄鹿助教博伊兰对此的解释是:“当时间还剩15秒,你的球队落后1分时,球员们传了几次球,但最后球不在球队里最好的那个球员手里。时间所剩无几,必须出手了……Boom!球没进,你输了比赛。赛后所有人就会问你:‘为什么你们队里最优秀,薪水最高的那个人摸不到球?’他在场上不就是为了做这件事的吗?给他那么多薪水,就是让他在比赛关键时刻拿球得分,帮助我们赢下比赛的。作为教练,你别无选择。”[详细]

 

关键时刻最合理的选择

这种习惯性的选择,并非是正确的选择,关键时刻,单打能令观者血脉喷张,却并非最可靠的进攻方式。据统计,在NBA最高效的得分方式是无球切入(1.18分/回合)和快攻反击(1.12分/回合)。紧随其后的是二次进攻(1.04分/回合),挡拆后掩护球员切入得分(0.97分/回合)。最低效的就是单打,每回合只得到0.78分。但关键时刻,单打的使用率却激增到19%,仅次于定点投篮。

不是每个人都像科比、卡梅隆-安东尼那样痴迷英雄球(Hero ball),比如同样被誉为关键先生的罗伯特-霍里,职业生涯他投中很多关键球,但多是球队为其设计的战术,极少个人单打。霍里认为,单打是“糟糕的篮球”。传奇球星里克-巴里也曾表达过类似的观点,看到球星关键时刻单打,他甚至会骂该球员神经病。

作为当今最顶级的球星,科比跟勒布朗在处理关键球时的方式完全不同,最不合理的科比被誉为超级关键先生,而最合理的勒布朗却被痛批为懦夫。两人之间的不同,与他们都有过合作的麦克-布朗最为了解,他曾说:“勒布朗不一样,勒布朗总是会做出最正确的选择,很多人总是批评说他不敢投最后一投。的确,他未必会自己出手,但你却不得不提防他。”

勒布朗的正确选择,让本赛季16次遭遇关键时刻的热火,赢下其中13场,胜率81.3%,高居联盟第一。至于关键时刻不断让科比单打的湖人,本赛季18次遭遇关键时刻,战绩仅为5胜13负,联盟倒数第二,仅好于奇才。[详细]

 

解析:关键时刻的典范

马刺和热火并非缺少球星,马刺拥有GDP,热火拥有三巨头,任何一个球星都具有独当一面的实力,执行关键球的资格,而两支球队均选择了发挥球星的牵制作用,打整体篮球。

罗伯特-霍里是团队篮球的最大受益者和拥护者,他说:“人们总是想看到老大揽下关键球,但他们忘了NBA的每个球员其实都是很优秀的。就算他们的出手并不多,但这不代表他们没有把球投进的能力。”

“是自己打,还是传给队友让他们投,就像约翰-帕克森或科尔投出的制胜球,取决于比赛本身,你如果有单打机会,那就投篮,但你如果给队友创造了机会,制造出了空位,那就按照正确的方式打球。”这是勒布朗对于自己理念的阐述。

 
 

不靠谱的洛杉矶湖人

如果说马刺、热火是关键时刻坚持团队篮球的典范,那么湖人则是关键时刻崇尚英雄球的典型。看看关键时刻的助攻率,就能找出湖人跟热火和马刺的差别。本赛季,作为最擅长打关键球的两支球队,第四节或加时赛最后5分钟,当分差5分以内,马刺58个进球有35球由助攻转化而来,热火63个进球也有35球由助攻转化而来。

单纯从这个时间段(最后5分钟)来看,湖人跟两支球队差距不大,甚至略占上风。但当比赛进入最后1分钟,分差在3分以内时,湖人的运动战进球受助攻率暴跌,从联盟前5的水准,跌到了联盟倒数第10位,即便他们拥有科比。

湖人最后1分钟受助攻率暴跌,从超过60%下降到40%,事实上很大程度是因为科比的单打,最后1分钟分差3分以内时湖人一共18次出手,科比自己便占据了9次,且全部都是科比自己持球进攻,其中有5次扮演挡拆持球人,另外4次是面筐单打。[详细]

 

学习马刺热火好榜样

最后1分钟分差3分以内,马刺8胜3负,他们的运动战进球受助攻率高达77.8%。在这种情况下,热火10胜2负,运动战进球受助攻率达到69.2%。在所有受助攻率超过69%的球队中,热火和马刺的战绩分居第一和第二。

2012年11月14日,马刺依靠丹尼-格林的三分准绝杀击败湖人。当时波波维奇所制定的战术,就是利用帕克和邓肯的牵制力,为格林制造机会,结果格林在右侧侧翼迎着科比的补防飚中三分。“毫无疑问,(最后的绝杀)那是一个很棒的战术,因为科比总习惯性的待在禁区,他可能以为这是一个为我或者邓肯设计的战术,格林身前空无一人,他把球投中了!”帕克在赛后说。

类似的战术,在热火的比赛中也很常见,本赛季雷-阿伦关键时刻已经3次命中三分球。最经典的一次,2012年11月4日热火同掘金一战,当时,勒布朗中路突破吸引包夹,果断分球给雷-阿伦命中底角三分。[详细]

 

延伸:迷恋英雄球的大众心理分析

提到乔丹,人们往往会觉得他们的关键时刻绝杀能力很强,几乎有一种“在关键时刻把球交给乔丹就一定能进”的安心感。还有科比也是这样。然而乔丹在季后赛中投绝杀球时也有一半情况要失手,而科比在季后赛中绝杀命中率更只有可怜的25.9%,低于联盟平均值27.2%。那么,人们的这种印象是从哪里来的呢?从心理学上的角度来说,大抵有以下三种因素——

NCAA的那记绝杀,给人留下了第一印象:他是个关键先生。

每当看到这张照片的时候,谁会记得MJ也失手过?

 
 

第一印象效应(First Impression Effect)

简单来说,人与人第一次交往中给人留下的印象,在对方的头脑中形成并占据着主导地位,这种效应即为第一印象效应。比如说,乔丹的成名之作就是其大一时在NCAA锦标赛决赛中绝杀乔治城,当时他还没什么名气,但经过那一球以后声名大噪,一时之间,所有人提到乔丹都是那个“在NCAA决赛中绝杀”的家伙。从此以后,他的绝杀功夫就传了出去。[详细]

 

证实偏差 ( Confirmation bias)

证实偏差是指当人确立了某一个信念或观念时,在收集信息和分析信息的过程中,产生的一种寻找支持这个信念的证据的倾向。也就是说他们会很容易接受支持这个信念的信息,而忽略否定这个信念的信息,甚至还会花费更多的时间和认知资源贬低与他们看法相左的观点。所以,当听到有人说起乔丹在1998年总决赛第五场关键球的失手后,许多人都会指出,他在第六场投中了绝杀,而根本不去考虑“乔丹一定能投中关键球”该命题已经被证伪的事情;同样地,尽管科比的生死球命中率不高,但他飘逸三分绝杀热火、双绝杀开拓者等辉煌时刻还是成为了许多人认定他“关键球出色”的佐证。[详细]

光环效应(The Halo Effect)

又称晕轮效应,是指人们对他人的认知判断首先主要是根据个人的好恶得出的,然后再从这个判断推论出认知对象的其他品质的现象。由于科比的得分能力很强,而且也很有过几次经典的绝杀事迹,所以尽管数据证实他的生死球命中率并不高,但联盟中几乎所有教练依然认为,关键球就应该给科比打,甚至江湖上还流传着“科比是现役最佳关键先生”的传说。[详细]

 
   最后,引用ESPN专栏作者亨利-阿伯特的一句话:迈克尔-乔丹最后一投的身影成为了NBA最耀眼的图腾,也成为几代后继者们追逐的目标。但在这前赴后继的追赶过程中,他们(以及我们)似乎只看到了荣耀,而忘记了对错,和篮球比赛的本质。
网易NBA专题往期回顾    
编辑:黄宇 | 设计:李芸、张增辉 | 时间:2013.01.11 分享到:
| 体育首页 | 回到顶部  
About NetEase - 公司简介 - 联系方法 - 招聘信息 - 客户服务 - 隐私政策 - 网络营销 - 网站地图 - 帮助中心
网易公司版权所有
©1997-2025
×